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弹药来源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持续稳定地获取弹药至关重要。战斗缴获、军工生产、民间收集和购买以及向国民政府请领,是八路军获取弹药的四种主要途径。在不同阶段,这四种途径对于八路军弹药来源的贡献不同。大体而言,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弹药获取多于消耗,尚有结余;1941年至1943年,八路军弹药消耗多于获取,其弹药积存量逐渐减少;1943年后,通过多方努力,八路军获取弹药再次多于消耗。八路军获取弹药途径的复杂及其努力状况,既体现了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大背景,更反映了中共超强的社会动员及执行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政策、策略。
关键词:抗日战争;八路军;弹药;游击战争
作者简介:齐小林,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副教授。
在相当长的时期,学界更多地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各方的战略问题。不能否认,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的胜利。然而,任何战略都建立在既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对此学界的关注较少,这有碍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
弹药供给是部队进行战斗的物资基础,也是部队战斗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战争的基本形态。目前,关于八路军弹药供给状况的研究成果较少。臧运祜编译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装备》,介绍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共军队缴获、收集、自制武器弹药的研究成果。曹敏华对抗日根据地兵器工业企业的运作、生产、管理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各抗日根据地筹建的数十家兵工厂,为抗日根据地军民提供了大量的轻武器和弹药,支撑了中共军队在敌后战场的抗战。孙艳玲考察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助中共武器的状况,认为苏联对中共武器援助极少,这既由于国民政府的反对,也基于苏联自身对华战略的考虑。齐小林在考察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效能时,重点论证了八路军武器装备和战术之间的关系,认为八路军根据自己武器装备情况设计的以袭击、伏击为主的战术比较有效,在百团大战攻坚战斗中,八路军的作战效能有所下降,证明了伏击、袭击战术的合理性。王龙飞认为太行区民兵通过军队、政府的帮助和自置维系了武器弹药的来源。刘世超认为中共山东武装武器主要来自于敌军、顽军和兵工生产,其灵活的战略战术弥补了武器的不足。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的将武器、弹药的来源混同起来。事实上,武器和弹药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武器能够反复使用,弹药是单次消耗品;其次,根据地制造武器和弹药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两者在缴获、制造、收集等方面的情况很不相同。另一方面,此前的研究,忽略武器弹药来源背后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拟分别考察八路军弹药的四个来源:向国民政府请领;战斗缴获;兵工生产;收集和购买。在澄清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总体上把握各种来源在不同时期对八路军弹药供给的贡献,进而探究八路军弹药来源和政治、经济、军事之间复杂的关系。
在讨论中,本文主要考察八路军正规部队的弹药来源,不将民兵等人民武装的弹药来源作为考察对象;在统计中,将各种弹药合计,暂不考虑不同弹药的作战效能,以及由此带来的统计学上的不同结果。
一、八路军向国民政府领取弹药的情况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向国民政府请领弹药与国民政府向八路军、新四军发放弹药,是两个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对于中共领取弹药的要求,国民政府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绝。事实上,中共向国民政府领取弹药的要求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从未停止,1939年12月之后国民政府即拒绝向中共所属的八路军、新四军发放弹药。
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谈判中,中共要求国民政府“发给平等待遇之经费”,“发给平等待遇之补充器物”。就目前公布的史料而言,国共两党关于八路军经费供给有明确的规定,关于八路军武器、弹药的供给则没有明确规定。这或许是由于武器、弹药的供给需根据战争实际状况临时决定的缘故。
中共请领弹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国民政府或战区要求供给弹药;一是要求国民政府扩大八路军的编制。国民政府是否向八路军发放弹药,很大程度上受国共两党关系的影响。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7月,国共两党关系较好,国民政府和第二战区对于八路军弹药的发放不仅及时,而且数量较多。1937年8月20日,红军尚未改编为八路军,南京国民政府即向红军发放七九步弹30万发,七九机弹20万发,驳壳弹20万发,迫击炮弹620枚,手榴弹1.5万颗。此后,面对八路军补充弹药的请求,国民政府发放亦较为迅速:
1938年3月21日,发七九步弹20万,六五步弹10万;
1938年3月28日,发120师七九步弹10万,七九机弹10万;
1938年4月5日,发120师步、机弹20万,手榴弹0.5万;
1938年4月26日,发115师七九机弹15万,步弹8万,七五、八二山炮弹各0.05万,手榴弹0.3万。
1937年8月至1938年5月,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接收弹药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