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回望庚子历史 坚定走向未来

2021-02-07 20:21分类:中国近代史 阅读:

 

  又是庚子纪年时,适逢花甲又一循。今年是义和团运动120周年,也是庚子纪年又一个循环之始。周而复始,万象更新。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我们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历史记忆永难磨灭 

  近代以来的庚子纪年(1900),创痛尤巨,令人记忆深刻。时人多冠以“奇祸”“庚乱”“国难”之名,大量文献篇目均以此命名,显示了那个时代“群体记忆”层面上的集体感受和认知。“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吴永口述,刘治襄笔记:《庚子西狩丛谈》,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9页)。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说:“此实我全国之奇耻大辱,患切于剥肤,而祸深于万劫者也。”(《庚子西狩丛谈》,第164页)“致衣冠填壑,为千古未有之奇祸也。”(《景善日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义和团运动》一,神州国光出版社1954年版,第83—84页) 

  庚子年间发生的历史事变,是一个深痛地影响时局、也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的事变。时任侍读学士的恽毓鼎体察精微地说:“甲午之丧师,戊戌之变政,己亥之建储,庚子之义和团,名虽四事,实一贯相生,必知此而后可论十年之朝局。”(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义和团运动》一,第47页) 

  即使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关于庚子历史也充满了灾难性记忆。“不管是作为旧世纪的最后一年,还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将永远被记住是北京外国公使馆被围攻的年份。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的条约关系已经历了一个甲子……”(赫德著,叶凤美译:《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赫德认为,“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大耻辱”(第75页)。“事实上,不正常的情况才是一切弊端的根源,这就是,外国商人享有特权地位,不受中国的司法管辖;传教士也同样超脱了中国法律的束缚,他们的到来促使各种流弊滋生;外国官员根据条约采取了其他地方闻所未闻的行动。”(第89页)这是英国人赫德的记忆。 

  其实,早在义和团事件前60年,即1840年的庚子年,就发生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史料记载:“庚子年八月后,启明星伏不见……是谓当见不见,占为百官庶民将流散之象,并以英夷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验之证。”(不著撰人:《英夷入粤纪略》,《鸦片战争》三,神州国光出版社1954年版,第8页) 

  对于近代中国而言,庚子纪年无疑是一个深痛的历史记忆。近代以来,第一个庚子年(1840)的鸦片战争将中国拖入半殖民地深渊,创开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第二个庚子年(1900)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造成“千古未有之奇祸”。“自道光庚子(二十年西元一八四零年)鸦片一战,筹策失宜,藩障被创,未几协以谋我。继有庚申(1860)之痛,商约既订,复逞其威,嚇胁直省,乃有庚午(1870年天津教案)之难,卒于庚子(1900年)再演义和拳之变。畿辅失陷,衣冠塗炭。”所谓“自古以来宗国之变,未有庚子之惨且巨者也”。(陈陆:《拳变系日要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第69页)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庚子伤痛的历史记忆永难磨灭! 

  从历史伤痛中觉醒奋起 

  然而,庚子之变催生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庚子事变之影响,乃大起全国之激论。当年在事之剥落者,多留东京,鼓吹不遗余力”。(《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一册,第294页)遭此庚子“千古奇祸”之后,国人普遍觉醒的时局迅速形成,灾难中奋起的中华民族以愈挫愈勇的精神,揭开了新世纪的序幕。《庚子诗鉴》描述了这一历史性转折的意义:“天之构此奇劫展转推衍而不已者,其深意又安在耶?自其前而观之,浑然一守旧之世也。观夫其后,则纲纪隳,风气漓,言攙和者败,而言平等者方且侧煽而潜滋。故吾谓义和拳者革新之母也,亦即崩析之所由胎也,治乱消长之机,祸福倚伏之数,岂当日所及料哉!”(龙顾山人(郭则沄):《庚子诗鉴》(七),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四辑,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8页)这个自诩为“躬历其境,固鉴中之一人”的作者深切地明断:庚子事变标志着中国历史性变革时代的开始。即使身为朝廷官员的吴永,也感受到庚子事变深刻的历史影响:“然拳匪虽陋,尚知愤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未可厚非也。”(《庚子西狩丛谈序》,第2页)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

下一篇:晚清书业空间转移与中国近代的“出版革命”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