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清季民初北学嬗变述论

2021-02-07 20:22分类:中国近代史 阅读:

 

  摘要:学传统由来既久,且硕儒辈出,故其学术底蕴非常深厚。然有清一代文网甚密,加之彼时直隶鲜有著名学者或学派产生,清前中期北学实处于隐而不彰的状态。近代以降,西学东渐愈发明显,同时地域之间学术交流与熏染亦更加活跃,随着湖湘学术、桐城古文、西学等纷纷引入直隶,北学面貌因之发生嬗变。而恰恰是学风交融之影响与刺激,直隶籍政学人士逐渐意识到重振北学之重要性,于是他们在此共识下重拾谱系建构,开启了北学复兴的大幕。综观这一进程,体现出谱系建构与延续,学风交融与改化,政治与学术复杂交织的三大特色。

  关键词:北学直隶;孙奇逢;颜李学;莲池书院;徐世昌

  作者简介:王学斌(1981—),男,山东潍坊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

  

  一、“北学”释义与千年流变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地自当有一地之学术。揆诸学术界,历来存在以地域之别来命名、划分学术流派的传统,诸如称山东之学为“齐学”“鲁学”,湖南之学为“湘学”,四川之学为“蜀学”,广东之学为“岭学”。甚至更为细致的划分则具体到一府一州之学,张舜徽在论及清代学术时曾言: 

  余尝考论清代学术,以为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无吴、皖之专精,则清学不能盛;无扬州之通学,则清学不能大。 

  吴学即惠氏之学,徽学又称皖学,即以戴震为代表的汉学流派,扬州之学则以阮元为魁首。由此可见,以地域命名学派在学术界颇为流行,几成通例。然“北学”之概念,却并非仅指河北一地之学术。综观中国古代学术史,作为学术范畴的“北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籍当在唐初编纂的《隋书·儒林传》:“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这可视为北学的第一种含义,即指南北朝时期北朝之经学。如清人皮锡瑞在论述南北朝经学分立情形时写道:“自刘、石十六国并入北魏,与南朝对立,为南北朝分立时代;而其时说经者亦有‘南学’、‘北学’之分”;“北学反胜于南者,由于北人俗尚朴纯,未染清言之风,浮华之习,故能专宗郑、服,不为伪孔、王、杜所惑。此北学所以纯正胜南也。”与之相对应,南朝之经学则称“南学”。是故,钱穆曾论及:“北人守旧,犹重朴学,理晚汉之坠绪。南人趋新,多尚清谈,有两晋之遗风。”易言之,北朝经学继承汉代传统,特别是郑玄之学,注重章句训诂,排斥玄学清谈;南朝经学则受到魏晋新学风的影响,注重义理,这是南北学风最显著的差异。北学的第二种含义,泛指北方学术。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学术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内容涵盖诸子学、经学、理学、文学、佛学、道教、书法、美术、音乐、工艺等诸多学科。刘师培从地域角度断定学分南北:“三代之时,学术兴于北方,而大江以南无学;魏晋以后,南方之地学术日昌,致北方学者反瞠乎其后。……就近代之学术观之,则北逊于南;而就古代之学术观之,则南逊于北。盖北方之地乃学术发源之区也。”若从地理位置角度考察, 即存在一个历史上的“北”与“燕赵”的指代问题。“北”指北方, “燕赵”明清以来则专指河北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南北”的含义不尽相同。魏晋时期及以前, 多以黄河划分南北;南北朝隋唐至明清前, 多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北;明清以来, 多以长江划分南北。于传统的北方主流文化中, 中州文化曾属于“南”, 三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西”, 齐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东”, 唯独“燕赵”始终保持在“北”的核心位置。自古以来, 河北省的南部是以黄河划界的, 其地域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以北的地界, 是名副其实的河北。因此,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唯河北堪称为“北”。北学的第三种含义,则是特指以河北地区为核心的北方之学。清初孙奇逢命弟子魏一鳌、汤斌分别辑录《北学编》和《洛学编》,后来尹会一接续前贤,补撰《续北学编》和《续洛学编》。可见在他们看来,河北之学与河南之学互有差异,不可混淆。同时,孙、尹等人的字里行间,透露出鲜明的地域文化意识。例如,孙奇逢指出:“余谓学术之废兴系世运之升降,前有创而后有承,人杰地灵,相需甚殷,亦后学之大幸也。居其乡,居其国,而不能尽友乡国之善,士何能进而友天下、友千古哉?”即将传承与扬播本土学术视为己任。尹会一认为,总结北学有助于学术整体繁荣,故言:“余续订是编,在北言北,亦犹之乎在洛言洛,在关言关耳?至于学无南北,惟道是趋,五事五伦,昭如大路,学者读是书而兴起,拔乎俗而不为,苟同志于道而不为,苟异千里百里犹若比肩而立者,孔曾思孟道而还,濂洛关闽其揆一也,畴得而歧之,视此为北方之学也哉。”因而,此类学人所言之“北”即河北地区,所倡扬之“北学”亦即河北一域的学术。 

  本文所讲之“北学”,取自第三种含义,即特指以河北地区为核心的北方之学。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邓之诚的社会生活史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