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清末东北防疫中的“财”与“政”

2021-02-07 20:20分类:中国近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清末突发的东北大鼠疫在朝野上下引发巨大恐慌,清政府花销巨额经费应对。中央政府虽然一直给东北地方施加政治压力,但并未给予太多经费支持。防疫经费绝大部分是由东北地方政府筹措解决,东三省总督锡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仅要向清廷军机处、户部请款,而且要给下属府县拨款,并监督经费的筹集和使用。东北防疫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药治瘟,而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庞大行政工程。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卫生设施满足防疫的需要,地方政府不得不投入财力弥补卫生行政基础的薄弱,把经费主要花在建立医院和检疫所等基础设施、雇用医生和招聘巡警充任防疫人员,以及购置药品等方面。

  关键词:东北大鼠疫 防疫经费 地方财政 央地关系 锡良

作者简介:杜丽红,中山大学(珠海)历史系教授

  东北大鼠疫爆发后,数月间蔓延整个地区,死亡五六万人,引发巨大恐慌,并招致列强的外交施压。严峻的局势迫使清政府动用全国范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糜三百余万之金钱”,方有效控制住疫情。此次防疫花销几乎相当于东三省一年财政收入的1/3,防疫经费成为官府关注的核心问题。对东北官府来讲,经费问题具有两重面向:一方面,为了解决经费来源,财政窘迫的东北官员虽积极向中央请款,却难有所获,不得不依靠既有的财政体制,就地挪垫自支;另一方面,迫于外交压力,清政府不得不积极督促东北地方厉行防疫,形成了中央—省—府县的政治压力链,因此防疫完全按照西法办理,已非简单的施药赈济,而是一项牵涉面极广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的行政工程,而大部分经费不得不花在设施建设和人员雇用上。在关于清末东北大鼠疫的既往研究中,经费问题虽较少得到关注,却不失为一个了解清末财政运作和防疫行政的重要视角。本文将从经费筹集和花销入手,探究东北防疫中“财”与“政”的问题。

  需指出的是,本文的主旨不是确定防疫花销的具体数额。除了资料的局限之外,这一研究取向还取决于其他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东北地区货币混乱,很多数据是由地方官根据当地币值上报的,已很难进行汇兑计算;二是因为各地官府有故意多报以谋求利益的意图,故而数据本身也是存疑的。因此,文章采取一种反向观察的方法,通过探究官府在防疫中如何筹措和花销经费,了解清末中央和地方在处理紧急事务时的财政运作,剖析防疫行政具体处理什么样的事务。希望将“财”和“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从“财”的角度探究“政”的内涵,也从“政”的角度了解“财”的运作。

  一、东北防疫的复杂性及其缘由

  有清一代,各地疫情频发,地方官府有一套应对机制,基本按照灾异来处理,具体事情交由社会组织办理,极少演变为一场动员各种国家力量的政治事件。近代以来,为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列强积极干涉开放口岸的卫生防疫,质疑传统防疫机制,通过交涉强迫官府遵行其意见。为避免由此引发外交纠纷,地方政府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适。到宣统朝大鼠疫期间,疫情涉及面广,出现跨区域、跨国传播的情况,中央政府虽然重视防疫,并拨付了部分经费,但承担防疫领导责任的是东三省总督,由其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各种资源,直接采取各项防疫措施,建立起卫生防疫机构和制度,才控制住疫情蔓延。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需立足于区域社会,从当时东北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出发,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财”与“政”的丰富内涵。

  首先,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东北防疫受到日俄两国势力近在咫尺的威胁和干涉,“不得不为之”成为当局遵循的基本逻辑。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在卫生防疫领域已经达成共识,建立起一套拥有标准模式的卫生行政制度,由国家承担防疫事务的管理和运作,因此,列强在卫生防疫事务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要求中国本着制度同型的原则,建立一套规则和组织,由政府承担起卫生职能,厉行防疫。在东北地区,这一转变始于20世纪初,1899年和1904年俄日相继军事占领营口,分别设立卫生局,并在交还营口过程中以条约的形式要求中国必须保留这一机构,严格从事卫生防疫。

  及至1910年,日、俄两国已分别占据中东铁路的南北两部分,一方面通过铁路附属地建设,将其势力根植于铁路沿线;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建立起行政管辖,俄国人通过公议会管理哈尔滨道里的市政,日本的关东都督府直接管辖关东州的行政。日俄在东北势力的巩固与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在日常行政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很多事情的处理已非简单的内政,而是带有涉外性质的事务。因此,地方官员一直避免卫生防疫成为日、俄两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重要借口,很多情况下都会不惜财力和人力满足对方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遵照列强的意愿按照西法防疫成为东北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荷关系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恩格斯的纪念及其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