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党项西夏:宋辽与亚欧大陆贸易枢纽

2021-02-07 22:20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1004年(宋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2月,宋真宗赵恒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签订了“澶渊之盟”,宋真宗向辽圣宗生母萧绰皇太后称叔母,宋向辽“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划定今北京以南的白沟为界,西至山西大同以东为辽国领地,南北对峙,停战和好。这为汉族、契丹族及中华其他各民族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宋朝汉族赵氏帝国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与封建文明,对地处我国西部边际的党项羌族(后立国称西夏)的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起到了推动促进的作用,使其较快进步、发展,从而也使宋与党项羌族的丝绸之路贸易得以重振与大扩展。

  1004年,年仅23岁,“精天文、通兵法”,“深沉有气度,多权谋”的李德明,接替李继迁,主掌党项羌族大权。领地东与宋接壤,西南同吐蕃为邻,西与回鹘相连,南同宋西部领地相邻接。李德明掌权之初,即乘辽契丹族、宋汉族、党项羌族三方鼎立和平相处之机,看准宋朝发达的封建经济实力,主动与宋交好,大力发展宋汉族与党项羌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同辽王朝契丹贵族集团交好,重振因战乱而中断的固有的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为此,李德明于1006年10月同宋真宗签订了“景德和约”。

  宋真宗任命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爵西平王,赐袭衣、金带、金勒鞍马,并赐银万两、绢万匹、茶两万斤。由此,宋廷将所产丝绸、瓷器、茶叶及文化用品与出版物四大“拳头产品”,源源不断地卖给党项羌人,换回宋军营中缺少的党项羌族特产的名种良马,从中赚取了大量黄金与白银差价,远远超过了宋向辽岁输贡送的财物之值。

  伴随着党项羌族与宋廷贸易交流的扩展,1007年7月,宋王朝特在今陕西省志丹县专设了双方边境贸易榷场。继之,党项羌族也在其边镜内缘今甘肃神木寨与甘肃府谷两地开设民间边境贸易市场。宋朝百姓多以特产丝绸等纺织品换取党项羌人的牛羊、玉、毡毯、甘草,或以香药、瓷器、漆器换得其特产麝香、柴胡、苁蓉等奇缺名贵药材;同时,也方便了党项羌人从宋人那里换回急需物品。尤其是从宋引进了先进的中原农耕技艺,极好地促进了党项羌族的农业生产,农业品种也多样化起来。

  与此同时,李德明积极倡导党项羌族广大百姓参与边境贸易,以自家土特产换回宋人所产的青白盐,既解决了党项羌人食盐所需,也使宋朝官府不再封锁青白盐的外运出境。

  李德明极力拓展对宋朝的边贸活动,加速提升了党项羌族的生产力,财力收益也日益大增。综合国力强盛之后,党项羌族便以复仇为名,向西边域外的回鹘出击,并节节胜利,“拓疆千里”,终使李德明统治下的领地扩展至西域地区。

  富有对外贸易战略眼光与头脑的李德明,十分注意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交流,他首先将宋王朝所产的瓷器,大批量地运往急需瓷器的西域各地区,以换回西域所产的棉麻织品,供党项羌人自用之余,再将其转卖销往宋辽各地,从中赚得高额利润。由此,李德明重开了中断多年、由宋辽到党项羌族再到西域各地区的贸易通道。

  继此,李德明以党项羌族居住领地为桥梁,充当辽与宋通往西域贸易的中间商,从辽朝买进契丹瓷器,大宗购得宋朝精美特产、多色彩绘瓷器与青花日用瓷器,与中原大地盛产的中华民族传统纺织品——丝绸,及其汉族特有的漆器与铜制器皿等一起,通过西域转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极大地扩展了辽、宋与亚欧间的丝绸通道。

  在李德明的时代,乃至此前很多年,中西丝绸之路上的运输方法,皆以驼队和马队驮运。涉江河、登山路、穿过沙漠,路途遥远艰难,上下颠簸不断。中途夜宿还得将驼背或马背上驮运的货物卸下来,让驼马休息吃料草,晓行再将货物装上、装好。加上包装瓷器的方法粗放原始,导致一路上难免多有破碎损坏,货物到终点,也就常是亏本不挣钱了。后来渐渐地发明了一种适合长途驮运、极少损坏瓷器的特异包装方法。

  具体方法是:打包之先,在两件瓷器中间,填充上掺合菜籽或草籽的细湿泥土,然后再将两件瓷器轻轻压合在一起。如此这般,将几件瓷器摞起来打包。每一件用湿泥土隔开的瓷器,在成摞打包、长时间的运输途中,夹杂在湿泥土里的菜籽、草籽随之发芽成长,有如现在的塑料泡沫一样的充填物料,隔绝瓷器磕撞,免除瓷器运输途中遭受的损失破碎。新的瓷器运输包装方法被广泛运用,瓷器跃升为仅次于丝绸的外销第二位物品,亚欧丝绸之路贸易由此也有了新拓展。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陶寺所在晋南当为“最初中国”

下一篇:两方墓志与三场葬礼: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