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丰:心态史视角下宋代的女主政治
内容摘要:北宋刘太后是宋代执政时间最长的女主,她在仁宗朝的政治作为,甚至让当时一些士大夫误认为其会成为第二位武则天。然而,在她垂帘听政期间,不但没有颠覆皇室,还对赵氏族人多有恩遇,并尽心培养教育宋仁宗,于赵氏实有大功。尽管刘太后与武氏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早年的成长经历和她与真宗长期深厚的感情,使她的统治心态不同于武氏,并没有取赵宋而代之的野心。诚然,刘太后并非不迷恋权力,她更倾向于同时代辽国太后萧绰的做法:一方面保育皇帝,另一方面又通过控制皇帝来操控皇权。到了晚年,刘太后的统治心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朝臣只看到她不断膨胀的权力欲,但却未观察到其内心惶恐不安。天圣九年,与刘太后有相似经历的辽国齐天皇后萧氏惨受迫害,这让她更加恐惧失去权力,害怕重蹈齐天皇后之覆辙。这种心态,在她与大臣之间有关还政的博弈上,以及在仁宗生母李宸妃的丧葬安排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心态史;宋代;女主政治;刘太后
作者简介:刘广丰,男,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五代及宋史研究。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但是女性并没有放弃对政治与社会权力的追求,一旦有机会,她们也会尝试攫取权力,以女子之身统治整个男权社会。然而,中国古代的礼法制度,乃由男性制定,当中不乏约束女性的条文,例如在政治上,女主执政往往被称为“牝鸡司晨”,王夫之甚至极端地认为“母后临朝,未有不乱者”[1]481。由此可见,历代女主往往被视为异类,并遭到男性士大夫的防范、诟病、攻击,有时候还会惹来杀身之祸。为达到统治目的,她们当然会采取一些有别于男性统治者的“非程序化的、秘密的手段,从而使她们的统治表现出更加突出的残酷性与阴谋性”[2]。这些手段,其实也正是她们统治心态的反映。
心态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交融的产物,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简单来说,生活在同一时代环境下的特定人群,应该都会有共同的心理,但由于每个人在身体、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上都大有差异,于是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而历史,正是由这些在心理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人物共同创造的[3]。故此,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不能忽视对他们心态的研究;而对中国历史上女主心态的研究,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她们的政治行为及其影响。
目前学界对女主心态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聚焦于唐代①。然而宋代参政女主在人数上并不少于唐代,而且宋代女主政治的特色,与唐代大不一样。一方面是宋代在经历了五代乱离后,基本建立起了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宋朝又被少数民族国家包围,彼方的政治传统与制度,多多少少会对宋朝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女主的统治心态,非常值得探讨。本文将以北宋真宗皇后刘氏为中心,揭示宋代女主的统治心态,以求教于方家。
一、刘太后“于赵氏实有大功”
刘太后是宋真宗的第三位皇后,在仁宗朝初年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之久,她与武则天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出身均相对较低;她们的丈夫均是当朝第三位君主,且性格与能力都远逊于开创期的两位皇帝;俩人成为皇后的历程均比较艰难;皇帝对其均十分钟爱;且俩人均早已参与朝政,有较强的政治能力与较大的权力欲。故难怪宋代的士大夫把刘太后看作武则天而对之处处提防[4]49-88。“通晓史书”的刘太后,对相距仅三百余年的武则天肯定了解甚多,作为女主,若她要效仿武则天,必然有所举措,但事实证明,她并没有效仿武氏。关于这点,可以从她对待赵氏宗室的态度看出来。她从未如武则天那样,大肆诛戮宗室,相反,她对赵氏族人相当优遇。据《宋史》记载,至仁宗即位,太宗之子尚在人世者,只有长子元佐与八子元俨。元佐在仁宗即位不久后即去世,得“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恭宪”[5]卷二四五《赵元佐传》,8649,可见刘太后对他甚为优待。死者如此,生者待遇更甚,元俨在仁宗即位后,“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5]卷二四五《赵元佐传》,8705。刘太后除按惯例不让宗室掌权外,可谓让元俨享尽位极人臣的待遇了。对与真宗同辈之赵氏长者如此,对仁宗后辈的赵氏宗室,刘太后也同样体现出家族长者对晚辈的关怀之情。据王珪记载,尚为儿童的赵世延入见刘太后,因能背诵唐明贤诗数十篇,即受到嘉许,“遂赐名,以为右侍禁,稍迁西头供奉官”②。从家族观念的角度出发,刘太后的上述事迹,乃反映她在赵氏家族中之家长地位与作用。在处理家族事务时,她并没有做出有损赵氏利益之事;相反,她对待赵氏族人,始终带有温情,其目的乃欲使赵氏族人和谐相处,并紧密维护以皇帝为核心的家族关系。
上一篇:黄纯艳: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