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刘成国:王安石日常行实疑难考

2021-02-08 00:43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内容摘要: 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王安石初字介卿改字介甫之说,不确。“介卿”当为昵称,而非王安石之字。王安石因封爵长安郡开国侯,故人或称“长安公”。仁宗皇佑二年(1050),王安石兄弟客居杭州,曾谒范仲淹,与其子范纯仁交游颇密。《唐百家诗选》编于嘉佑五年、六年间(1060-1061)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任上,而非羣牧判官。神宗熙宁元年至二年(1068-1069),王安石曾参预编修《英宗实录》。

   关键词:改字;长安公;范仲淹;《唐百家诗选》;《英宗实录》

   作者简介:刘成国,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研究员。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身后未有行状、墓志铭、神道碑等行世。他一生的事迹,目前主要载于南宋以后的三种史传,即《东都事略》卷七九《王安石传》、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实録》、《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它们的史料来源大半可追溯至元佑旧党,颇有诬枉①,且其中所载,重点是熙宁变法,集中于王安石执政以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也只是详细记载了王安石熙宁三年四月至熙宁九年十月间(1070-1076)的日常政务活动。至于王安石其他阶段的日常行实、交游、治绩等,自南宋后便一直缺乏客观、翔实的史乘记载。清人蔡上翔《王安石年谱考略》虽素称名作,然时至今日,由于史料方面的严重欠缺,已几乎仅具学术史的价值及意义,不能为王安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提供详尽的文献支持②。以下本文拟对王安石一生日常行实中若干疑难问题,略作考证,以弥补传统史传之阙,纠正笔记传闻之讹③。

  一、改字考

  王安石字介甫,或谓其初字介卿,后改字介甫。吴曾《能改斋漫録》卷一四:“王荆公初官扬州幕职,曾南丰尚未第,与公甚相好也。尝作《怀友》一首寄公,公遂作《同学一首》别之,荆公集具有其文……然《怀友》一首,《南丰集》竟逸去,岂少作删之耶?其曰介卿者,荆公少字介卿,后易介甫。予偶得其文,今载此云:‘……介卿官于扬,予穷居极南,其合之日少,而离别之日多……介卿居今世,行古道,其文章称其行,今之人盖希,古之人固未易有也。为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介卿家。’”④

  吴曾此说,影响深远,朱熹、吴子良等皆沿袭。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四五:“观曾子固《送黄生序》,以其威仪似介卿,介卿,渠旧字也,故名其序曰‘喜似’。”⑤吴子良《林下偶谈》卷一“王介甫初字介卿”:“王深甫集有《临河寄介卿》诗,曾南丰集亦有《寄王介卿》诗。《能改斋漫録》载南丰《怀友》篇,盖集中所遗者。’”⑥

  迄今此说仍有争论⑦,今略作考辨。

  士人改字之风,盛于北宋。如王安石之父王益,“始字损之,年十七,以文干张公咏。张公奇之,改字公舜良。”⑧士人改字,或因避讳而改;或图科举中第、仕途通顺而改;或因原字意义不妥,改字明志,寄寓规训。后者乃士人改字之主流,“反映了在科举社会中,士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深层关注和焦虑,以及新型的身份意识。即,通过命名表字,来展示个体的志向、理想和价值观,以此凸现个人独特的士人身份。”⑨“介卿”与“介甫”两字,“介”字表德,而“卿”、“甫”皆为附加美称,二者意义相同,似无改动之必要。

  另,王安石长兄安仁字常甫,仲兄安道字勤甫⑩,弟安国字平甫,安礼字和甫,安上字纯甫。若仅王安石以“卿”为字,似于情理不合。

  又考吴曾所举《怀友一首寄介卿》作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同年,曾巩尚有《酬介甫还自舅家书所感》。朱熹所举“以其威仪似介卿”之句出自《喜似赠黄生序》,作于庆历七年(1047),同年,曾巩有《发松门寄介甫》、《江上怀介甫》、《与王介甫第一书》等(11)。如“介卿”为王安石初字,按宋人改字之惯例,改字之后,初字往往废弃,曾巩不应以初字“介卿”、改字“介甫”混淆相称。

  然则曾巩缘何以“介卿”称王安石?窃谓“介卿”乃“介甫”之昵称而已。此“卿”字,即《世说新语》所谓“卿自君我,我自卿君”,“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之“卿”。此昵称仅限于日常交往中极亲密友人。庆历六年,王安石与王回京师定交,王回作《临河寄介卿》(12)。仁宗至和二年(1055),韩维作《次韵知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谓:“介卿后至语闲暇。”(13)曾巩、王回、韩维皆为熙宁之前王安石的至交好友,故有此“特权”。以上诸例,均为日常交往之昵称録诸书面,似非初字“介卿”,以至友人将王安石之初字、新字混称。

  二、“长安公”考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延禧攻略》等清宫剧争相演绎,乾隆皇帝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有着怎样的命运——有福太后 悲情皇后 多子贵妃

下一篇:解码韩愈研究成果累累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