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明代嘉万年间闽粤士大夫的寨堡防倭防盗倡议

2021-02-07 21:17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明代中后期的福建、广东区域,由于深受倭寇和海盗的袭扰,山区的盗贼也时有发生,民间修筑寨堡之风相当兴盛,而其中闽粤两地的士大夫,在推动修筑寨堡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闽粤两地的民间寨堡,虽然在抗击倭寇及海盗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寨堡所具有的某种割据性特征,也使得明代中后期以来福建、广东一带民间社会在处理各自的日常纠纷时,往往更多地采取以强凌弱的自我解决的方式,这就使得这一带民间械斗风气得以长期延续下来。我们在分析明代中后期福建与广东的民间武装自卫、修筑寨堡、相互结盟等一系列社会行为时,似乎不应该仅仅把寨堡当作明代中后期民间抵御倭寇、海盗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而是应当透过寨堡这一应急性的现象,跨越朝代与时间的界限,来分析其长远的社会影响力。

  关 键 词:明代 嘉万年间 闽粤士大夫 寨堡 防倭防盗倡议

  作者简介:陈支平,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 赵庆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语: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等两先生的《明代嘉万年间闽粤士大夫的寨堡防倭防盗倡议——以霍韬、林偕春为例》一文,是一篇对明清时期广东、福建地区民间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的社会史佳作。该文认为,明代中后期福建、广东地区,在抗倭防盗中,在士大夫的推动下,民间修筑了不少寨堡,这在其时防御盗贼等外来侵掠、保家卫族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而此举也对闽南、粤东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影响,造就了彪悍好斗的民风,以及对官府社会治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和藐视心态。清初闽南及粤东天地会的出现,很可能与明代中后期当地的民间武装自卫和修筑寨堡相互结盟之影响有直接关系。清代台湾发生了数十次民间暴动事件,其参加者大多是漳州府籍移民的后裔,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件也当与闽粤地区明代中后期的上述活动有密切关联。该文对历史事件的影响,重视从长时段加以观察,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罗检秋研究员的《清代汉学家的学术精神片论》一文,论述了清代汉学家在学术精神上表现出的三个特点:置重学术、淡泊利禄,刻苦治学、锲而不舍,平等立言、和而不同。并指出,这三点与汉学家的“实事求是”理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文对于加深对清代汉学的了解,甚有益处。

  明代中后期,由于倭寇、盗寇以及农民大暴乱等原因,全国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兴起了建筑寨堡以自卫的风气。各地形形色色的寨堡,有官府主持修筑,有民间自行修筑,也有官民合作修筑,修筑形式和管理使用等也各有不同。明代中后期的福建、广东区域,因深受倭寇和海盗的袭扰,以及山区的盗贼也时有发生,民间修筑寨堡之风尤为兴盛,两地的士大夫在推动修筑寨堡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广东的霍韬和福建的林偕春为例,做一具体的分析。

  一、明代中期之后闽粤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与民间修筑寨堡之风

  福建和广东两地面临大海,自古以来就以海上交通闻名于世。明代中期以后,一方面由于国内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有显著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欧洲各地兴起的所谓“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以中国东南区域为核心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活跃起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福建和广东沿海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事商品经济活动以及海上走私贸易的人数大大增加,其中不少人迅速致富,以财力雄踞于乡里。而社会上一部分人因为经商与走私活动的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传统农业经济下安贫淳朴、乐业和谐的社会状态,人们急于致富的浮躁心理在社会上蔓延滋生。因此,以富欺贫、以强胜弱、机械相争的社会风气,在明代中叶后得以逐渐流行,从而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崇祯《海澄县志》的记载,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情景:

  澄在昔,为斗龙之渊、浴鸥之渚,结茅而居者,不过捕鱼纬萧沿作生活。迨宋谢晞圣筑海引泉而农务兴,颜苏诸君子唱学振人而文教启。明兴治化翔洽迄于海隅,建邑以来文物衣冠顿与上国齿。……于是饶心计与徤有力者,往往就海波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飚,响答十方。巨贾竞鹜争驰,真是繁华地界。然事杂易淆,物膻多觊。酿隙构戾,职此之由。以舶主中上之产,转盻逢辰,容致巨万;顾微遭倾覆,破产随之,亦循环之数矣。成弘之际,称小苏杭者,非月港乎?嘉靖云扰赤白之丸,乘倭而张,负嵎建垒,几同戍穴,良民莫必其命。迨乎食椹怀好画陇安畿,数十年间承平足乐,而天启以后,又日日苦兵报水者。偷以自完接济者,东为奸利,赖诸辇上;设险固圉,军声转壮,扺今而金汤屹然,贼殊远慑。①

  张燮在《东西洋考》中亦云: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下一篇:先秦时期编织业刍议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