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谈谈唐五代城市社会阶层研究

2021-02-07 21:01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很长时间以来,唐宋社会变迁都是学界热议的论题。尤其是“唐宋变革说”的讨论历时大半个世纪,已经进入“反省期”,重新审视和再评价成为近年讨论的焦点。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准确认识和把握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相关研究持续推进

  城市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是由唐到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发展。

  对阶级、阶层、等级如何区分,如何定义,用何种标准加以划分,侯外庐、傅衣凌、李文治、柯建中、戴园晨、史祝、杨向奎、高敏、郑学檬、张国刚、汪征鲁、朱瑞熙、王曾瑜、简修炜、李治安等先生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陈寅恪先生对中古时期社会阶层变动的文化史观、唐长孺先生对南北朝时期历史演变趋势的精辟论述、何兹全先生对古代社会走向中世社会的理论性探索、田余庆先生对两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的诠释、向达先生提出的中西文化在都城的交流与交融、漆侠先生对宋代社会经济的整体认识、施坚雅先生对城市结构的分析、李孝聪先生的城市地域研究、荣新江先生的长安系列研究、妹尾达彦先生的都市系列研究等,从多个视角展现了城市社会阶层变动的广阔背景。

  全汉昇、杨志玖、韩国磐、胡如雷、毛汉光、吴宗国、阎守诚、杜文玉、楼劲等先生在有关论著中,涉及了阶级、阶层、等级问题。唐代的士庶界限、士人的转型、科举考试带来的社会变化、行会的发展、唐朝中后期中小商人的成长、社会等级的再编制、依附关系的变化、城市类型、城市居民、城市经济结构等,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集中于城市社会的深层研究,着眼点放在城市社会群体,探讨城市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阶层的划分更具有复杂性和交错性,由唐到宋的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很多变化,王曾瑜、张泽咸、郭正忠、冻国栋、包伟民、杜文玉、楼劲、林文勋、高世瑜、李天石、李季平、程存洁等先生对城市社会、社会阶级、阶层、群体结构等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此外,阎文儒、李健超、杨鸿年、辛德勇等先生对城市文献及地理的实证与考察,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无法详述以上众多学者提出的理论和观点,考察角度、研究方法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过程其实比结论更值得重视,对笔者的启发和教诲恰恰体现在过程中。

  尚有很大研究空间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是学界始终关注的领域,但在社会分层与阶级和阶层关系的问题上,仍在进行反复斟酌和再探讨。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史的综合研究和专门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但尚缺乏将城市社会阶层作为对象的专门研究。以隋唐五代宋初城市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与分类,探讨这一时期上、中、下层的更新与变动,以及不同阶层对城市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在研究城市社会阶层的过程中,针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边缘化群体的出现与分流,新利益集团在都城的崛起与博弈,国家城市财政税收的调整,城市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政府及民间的应对等问题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围绕户籍和税收的变化,认识和把握隋唐五代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阶层变化等关键问题。

  就迄今的成果来看,对城市社会阶层的整体研究、对城市社会群体的分层分类研究、对城市社会新兴阶层及社会阶层的重组等问题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推进隋唐五代城市研究的深入,并对“唐宋城市变革说”有新的认识。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社会资源向大城市集中与倾斜,由此带来新阶层的形成、城乡关系的新变化,都是以往没有给予足够关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隋唐五代时期城市社会的历史特征,通过对隋唐五代城市社会阶层变迁的考察,可以为中国历史更长时段的变化提供探索和研究的空间。此前笔者的研究仅涉及了城市社会阶层的部分群体,关注的是隋唐五代到宋初这一历史时期,在社会变化的大趋势下,城市社会阶层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城市社会各阶层的变动、重组及其新生阶层和群体等问题。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对此后的社会发展(包括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学界讨论的“唐宋城市变革说”应该如何评价、目前的讨论对城市社会研究有什么启发,有待进一步探讨。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说说“大宋史”

下一篇:春秋时期军赋制度改革辨析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