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2021-02-07 20:59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专家论坛】 

  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其数量众多,大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约有4000多个。甲骨文的内容极其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气象、交通、建筑、教育、贡纳、生育、疾患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社会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历来深受学界重视。120多年来,经过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唐兰、于省吾、李学勤、裘锡圭等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已经有1000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出来,殷墟甲骨文中的大多数辞例得到了正确释读。但是,由于甲骨的残断、拓片的不清以及对字词、句读和辞例理解的不同等诸多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辞例的解读等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甲骨文的今字判定 

  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狭义上的甲骨文考释,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1000多个,即约三分之一的字头均属此类。如甲骨文中的“一”“二”“三”,分别作一横笔、两横笔、三横笔,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人”“子”“女”“大”“目”“木”“中”“车”“牛”“羊”“马”“鱼”“象”“犬”“日”“月”“田”“山”“火”“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不难看出其构形意象。又如“休”“伐”“任”“好”“保”“采”“初”“宗”“分”“涉”“明”等合体字,古今文字亦一脉相承,其结构始终没有变。1899年甲骨文重见天日,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间,对于具备小学功底,尤其是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辨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

  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或族氏名等专有名词,也有一些出现次数较多的重要字形,他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甲骨文的今字确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一种观点可从,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如甲骨文中数见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释“屯”。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释读作“禺(遇)”。蒋玉斌在《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接近商代正体的写法),主要用为蠢动之“蠢”。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再如甲骨文中有一个表示灾祸的字,或释“繇”“祸”“咎”“忧”等,释读分歧严重,近些年来“忧”“祸”两说流行,但始终未成为定论。2015年12月,黄锡全见到一件青铜鼎图片,其上铭文对于解决这个悬案提供了帮助,在《甲骨文“祸”字新证》中,他认为该字上部从“户”,乃变形声化的结果,此字的读音与“户”相近,因此郭沫若释“祸”之说可从。如果黄锡全所见图片可信,这一争议多年的疑难问题或可因此得到学界认同。

  甲骨文的今字改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如甲骨文中的“凡”是“盘”的象形初文,左右两个竖笔不对称,一个弯曲另一个不弯曲,且不等长。“同”,像木桶形,是“筒”“桶”等字的象形初文,左右两竖笔对称等长。在敏锐观察到甲骨文中的“凡”“同”二字的细微差别后,王子杨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指出,旧释“凡”之字绝大多数当改释为“同”。

  再如甲骨文中习见一个旧释为“戉”的字,除极个别学者如李学勤、陈剑等表示过不同意见,但或限于文章体例等,他们的文章并没有详细论证,因此其说法并没有被学界重视。学界对释“戉”之说几乎都是深信不疑。综合甲骨、金文、陶文等古文字资料,以及对“或”“國”“域”三字关系的认识,谢明文在《“或”字补说》一文中指出,所谓的“戉”应改释为“或”,其本义是指一种纳柲的兵器,不过卜辞中则主要有下述三种用法:一是用作专有名词,指人名、国族名,这是最为常见的用法。二是用作副词,训作“再”“又”。三是读作“域”,指疆域。不见用作本义的例子。

  甲骨文的用法考定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2016—2019年中国辽金史研究评述

下一篇:《马可·波罗游记》所载元代海船补考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