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徭役与城市控制:明代北京“铺户”内涵再探

2021-02-07 23:45分类:中国古代史 阅读:

 

内容摘要:在铺户交纳免役银后,因为买办中的众多弊病,很可能没有足够的铺户应召为官府买办物料,故在召商买办取代当行买办不久,就有官府强制性佥派铺户买办之现象出现。召商买办下的交纳免行银的铺户也如此,只不过召商买办下具体应召买办的铺户可能不限于京师居民,因为负担买办的徭役是有一定的经济补偿的,而不像当行买办中的铺户要自备工食与脚力费用。综观这三朝的铺户买办可以发现:召商买办取代当行买办后,不久就出现佥商买办——在交纳免役银后京师铺户仍被佥充负担买办。六)关于明代北京铺户买办的小结纵观有明一代的北京铺户买办,我们可以发现:北京的铺行一开始就是在官府强制性的编派下建立的,承继了宋代团行的特质——官府强制性佥派服役的组织。

关键词:官府;北京;召商买办;徭役;城市居民;京师;制度;铺户买办;坊厢;佥商买办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在众多关于明代铺户的讨论中,已有的研究多将其直接等同于工商业者,这个视角是无法真正触及“铺户”概念的本质的。从明代北京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上来看,要认清明代北京铺户的内涵.应将其与坊铺制以及铺行之役即买办制度联系起来。事实上,明代北京铺户是纳入城市坊厢牌铺体制下的城市居民负担为官府采购物料时的专门称谓。不能简单地将铺户等同于城市中开张店铺的工商业者,因为铺户制度的本质是官府控制城市劳动力和财物的制度。

  关 键 词:铺户/明代/北京/买办

  作者简介:胡海峰,中山大学历史系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北京城市史呈现出历史地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民俗史、民族史等多视角综合研究的取向,这不仅拓宽了北京城市史研究的领域,也凸显了北京城市史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1]然而在一些具体问题,如明清时期北京“铺户”的内涵及其实质方面,学者们之间尚存在不少分歧。

  对于明代“铺户”的诸多研究涉及其概念、来源、分布及性质等方面,以往学界已经进行了许多深入讨论,并且积累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许多学者立足于“铺户”的职业类别及其主体的角度来把握“铺户”的内涵,即认为明清时期“铺户”应为兼坐贾和手工业者双重身份的城镇工商业者,①是除官员(及其家人、为之服务人员)、卫所军士及其家属外的城市居民主体。[2]部分学者注重结合赋役制度解析“铺户”,如许敏的相关研究认为“铺户”与军、民、匠等户一样,是注以某一籍的人户,“铺户”占商籍及民、军、匠的分化是其转变为“铺籍”的原因;[3]基于对铺户须注籍的认识,她还对明清史籍中所记载的“商籍”进行了研究。[4]高寿仙探究了明代前中期的“铺户买办”和“召商买办”,以及明末买办成为强制性的“商役”的演变过程。[5]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认识“铺户”的演变过程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但是,深究明代“铺户”的性质,其最初为负担买办之役而设,作为国家徭役的一种具体形式,买办一开始就是城市居民的徭役,而不是官民之间的市场交易。另一方面,明代北京“铺户”的涵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铺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出现、出现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关心的问题。因此,笔者结合明代北京城市城厢控制体系与买办制度变迁,再次探讨“铺户”的内涵。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月令》中的自然节律与社会节奏

下一篇:《唐六典》的性质与制度描述方式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