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1959—1969)

2021-02-07 22:12分类:世界现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近年来美日两国政府的解密档案,探讨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20世纪6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引起美日两国的高度关注。美日两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认识的根本特点,是低估中国的核科学技术水平和中国拥有核武器在军事战略领域的意义,强调中国研制核武器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心理影响。在美日两国谋划遏制中国政策的过程中,美国放弃了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摧毁中国核设施、美苏联合清除中国核能力、向日本转让核武器等种种构想,转而承诺向日本提供核保护和宇宙空间技术援助。日本政府则自觉选择了依赖美国核保护和美日宇宙空间技术合作的战略方针,同中国进行对抗与竞争。这种态势乃是美日关系和亚洲冷战进程中出现的新特征。

  关 键 词:核武器 中国 美国 日本

  作者简介:崔丕,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

  20世纪6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引起美日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世纪末以来,美国政府率先公开有关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绝密档案,激发了国际学术界关于美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反应问题的研究热潮。作为中国的近邻同时又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日本政府究竟是怎样认识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呢?美日两国政府究竟是从何时起交换有关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绝密情报并协商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这一重大事态的?在这一过程中,美日两国政府选择并确定了何种政策?美日两国政府的抉择,对美日关系和亚洲冷战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在这一研究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需要澄清和认定,有许多重要的历史认识问题需要重新思考。

  一、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认识及其特征

  20世纪50年代,中苏同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是中国与美国对抗的后盾。朝鲜战争和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以后,中国政府做出推进国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并向苏联请求援助。在1955年至1958年期间,中苏两国先后签署六项与研制核武器有关的科学技术协定。苏联将向中国提供铀矿勘探技术、精炼技术、铀浓缩技术、核燃料成型加工技术、核反应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核武器制造技术、核武器储存技术、核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援助。从1958年起,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1959年6月20日苏联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中断对华核技术援助以后,中国继续独立研制。①

  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起,美国政府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1959年9月25日,美国政府首次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做出基本判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在1963年前中国将拥有核武器。②如果说,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关于中国核工业发展状况和苏联对华援助水平的情报;那么,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更多地依赖U2高空侦察机和KH—4侦察卫星搜集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情报。1960年12月13日,美国国家情报机构第一次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进行全面评估。“国家情报评估第13—2—60”文件,从中国原子能计划的历史沿革、技术能力、核材料制取、核武器以及苏联对华援助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第一台制造反应堆大约在1961年末达到临界状态;第一台钚反应堆可能在1962年建成”;“中国进行第一次核武器试验的时间,最大可能是在1963年,当然也可能推迟到1964年或提前到1962年”;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取决于苏联的援助水平;中国在1962年年末以前不可能制造出足够的浓缩铀,中国爆炸的第一个核装置将是“钚弹”。③此后,美国政府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情报掌握得越来越全面,关注的焦点不再是“中国是否研制核武器”,而是“中国在何时进行核武器试验”,以及如何应对中国拥有核武器的新局势。④

  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关于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情报调查和分析评估工作,主要是由外务省中国课、国际资料部调查课、放射能对策本部这三个部门承担,其中以外务省中国课为主。每当遇到重要情报,中国课官员通常是在与防卫厅和科学技术厅有关人士交换意见以后再提出评估报告。⑤“中共情报总第603号”文件(1960年2月1日)、“中共情报总第619号”文件(1960年4月6日)、“中共情报总第756号”文件(1961年9月9日)、“中共情报总第829号”文件(1962年8月30日)这四份评估报告,体现了日本外务省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初步判断。其中,“中共情报总第603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共情报总第619号”文件《关于中国核试验完成的时间》的分析视角与基本判断是:首先,从核爆材料的提取技术来看,铀235、钚239、铀233这三种核裂变物质都可以作为核爆材料。由于在技术上提取铀233的难度非常之大,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以此作为核爆材料,“如果不是电力资源丰富的国家”,难以对铀235进行分离浓缩。另一方面,任何国家只要拥有反应堆,无论是研究性反应堆还是作为动力使用的反应堆,都能够制取钚239。美国在广岛投放的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是铀235,在长崎投放的第二颗原子弹使用的是钚239。1960年2月法国在撒哈拉沙漠进行的核试验使用的也是钚239。由此推断,中国原子弹的核爆材料将是“钚”。其次,从苏联对华核技术援助来看,1958年6月,中国在北京郊外建设第一座功率为7000—10000千瓦的实验性重水反应堆,1959年投入使用,以浓缩铀作为燃料,每年能够生产2.5—3公斤钚,制造一颗原子弹需要10公斤钚。中国尚未拥有核原料化学处理设备。由此推断:“即使苏联给予某种程度的援助,估计将在1965年前后进行原子弹爆炸”。再次,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从建设研究性反应堆到建立生产钚反应堆的时间通常需要2—5年,从生产钚反应堆运转到完成原子弹爆炸通常需要2—3年,因此中国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也将在“1965年前后”⑥。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桑巴特问题的探究历程

下一篇: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国主义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