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学科、学会与学术: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之建构

2021-02-07 22:17分类:中国现代史 阅读:

 

内容摘要:学术社团之建立及其活动,学术研讨会之举办,为中国现代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二、纯粹学术社团之组织随着西方近代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引入,中国学者对西方“分科设学”观念有着深刻的认知,对西方学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其促进学术发展的功能更加重视,故更加强调学会对于学者间互助合作、交流学术之功能。这些学术社团,或以探索社会改造、探求真理为己任,或以“昌明学艺”为宗旨,或以发扬国粹为目标,或举办学术活动,或创办学术刊物,既为学者创造必要之学术氛围,推动学术研究之深入,又以研究实绩展示学会本身之学术底蕴为务。

关键词:学术团体;学科;中国;学术交流;研究;学者;学术社团;出版;会员;讲演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中国近代新式学会的基本功能,是增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会、期刊与年会,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术体制:有学会必有会刊,有会刊必有年会。学术社团之建立及其活动,学术研讨会之举办,为中国现代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近代学科是新式学会创立和发展的基础,新式学会是伴随着西方近代诸多新学科在中国的引入而逐渐建立并发展的;同时,新式学会又反过来促进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式学会不仅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之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科的确立及学术发展。学术团体数量之增多,是学术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学术团体活动的频繁,是学术活跃之重要标志。故学科、学会与近代学术发展呈现出互动多赢的格局。

  关 键 词:学科/学会/年会/学术共同体/建构 

  作者简介:左玉河(1964- ),男,安徽萧县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河学者、历史文化学院暨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近代新式学会是学术研究者根据兴趣、爱好及共同理想而组织的现代学术共同体。它以近代学科为基础而设立,其基本功能是增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它不仅召开自己的学术年会,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切磋相关学术,交流研究心得,而且发行自己的专业杂志,发表会员的学术论文,推动本学科学术研究之发展。学会、期刊与年会,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术体制:有学会必有会刊,有会刊必有年会。创办会刊与举办年会,是中国近代学会最重要之事业及主要活动方式。学术社团之建立及其活动,学术研讨会之举办,为中国现代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学科引入与学会建构,旨在推进学术之发展。近代学科是新式学会创立和发展的基础,新式学会是伴随着西方近代诸多新学科在中国的引入而逐渐建立并发展的;同时,新式学会反过来又促进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式学会不仅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之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科确立及学术发展。故学科、学会与学术发展,呈现出互动多赢的格局。

  一、西方新式学会之移植

  古代中国有着久远之士人结社传统,并在明末达到高峰。此乃晚清士人接受西方新式学会之思想根基及组织基础。但传统士人之结社圈子极小,多限于诗文酬唱,游宴往来,即偶有讲习学问者,亦缺乏分科研学之分工,与专业分工明确之近代学会差异较大。会员一律平等、讨论问题只膺服真理而不论官职和权力大小、学会首领由选举产生等近代学会之基本特征,是传统士人结社所不具备的。至于近代学会所具有之其他重要职能,如须按专业学科设置、须有会员共同遵守之章程和固定宗旨、须有定期之学术活动并发行报刊等,更是“会友辅仁、相聚讲求”之传统士人结社难以具备的。

  近代意义之新式学会,既不同于汉、唐、宋、明诸朝之“朋党”,亦不同于古今不绝之下层民间结社,还有别于士人间之雅集酬唱,而是近代中国处于转型中之读书人(士绅)集结而成的群体组织。晚清最早西方意义之新式学会,乃由传教士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所组织。甲午之后,中国士人“合群”观念萌动,并将“开会”作为“合群”之手段。西方诸国因组织学会而强盛,中国因无学会以合群而贫弱,故欲求富强之道,必从组织“学会”开始。康有为介绍西方学会云:“外国凡讲一学,必集众力以成之,固为集思广益,劝善相摩,亦以购书购器,动费巨万,非众擎则不举。故考天文则有天文之会,凡言天文者皆聚焉。”①讲学即为一种“合群”方式,结社之目的乃“以得智识交换之功,而养团体亲爱之习”,故新式学会为士人“智识交换”之组织。欲广联人才以开通风气,必须提倡学会。康氏《上海强学会序》云:“夫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②对兴学会之重要性作集中阐述者,当推梁启超。其云:“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诸学分会,未能骤立,则先设总会。”对于学会之设置,梁氏之设计为:一是有一学即有一会:“故有农学会,有矿学会,有商学会,有工学会,有天学会,有地学会,有算学会,有化学会,有电学会,有声学会,有光学会,有重学会,有力学会,有水学会,有热学会,有医学会,有动植两学会,有教务会,乃至于照像、丹青、浴堂之琐碎,莫不有会。”二是各地广立分会:“一省有一省之会,一府有一府之会,一州县有一州县之会,一乡有一乡之会,虽数十人之寡,数百金之微,亦无害其为会也。”③其视组织新式学会为中国自强之术。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中国公学与清季革命

下一篇:抗战期间的晚明历史记忆与政治现实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