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徽之争”与大革命中的女性
内容提要:1793年的“三色徽之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性别政治的转折点。该事件源于市场妇女对限价政策的不满,经济利益的矛盾导致了女性革命阵营的分裂。双方冲突通过三色徽佩戴问题表现出来,随即引发了对女性政治权利的争论。性别角色的混乱被视为政治失序的根源,这类话语在卢梭等启蒙哲人的思想中找到了依据。在革命政治危机的推动下,性别政治成为主导话语。女性俱乐部被关闭,妇女退出公共政治舞台,该事件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
关 键 词:法国大革命 三色徽 “三色徽之争” 市场妇女 性别
作者简介:汤晓燕,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很多具有特殊意味的服饰,三色徽便是其中之一。与著名的小红帽一样,三色徽的政治色彩十分浓厚,但是它比小红帽流传更广,存续时间也更长。①小红帽与三色徽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小红帽强调的是自由的信仰,而三色徽(La cocarde tricolore)彰显的是公民的身份,是一种认同的标志。②
三色徽的前身是巴黎军队佩戴的红蓝双色徽章,大革命爆发之后,拉法耶特(La Fayette)提议在徽章中加入代表法国王室的白色。三级会议的代表们率先戴上三色徽,以示革命的决心。巴黎人民随之纷纷效仿。1789年7月17日,路易十六驾临巴黎,也在市府前戴上了三色徽,表示他和革命群众同心同德。此时,三色徽已经从一种民众动员的标志变成了国家民族的象征,就像德穆兰(Camille Desmoulins)宣称的那样:“三色徽代表着希望”③。据当时的时尚杂志描述,1790年初的巴黎街头,很多时髦女性或以三色徽点缀自己的服饰,或用红蓝白三色作为衣饰的主色调。④革命的热情洋溢在这个城市。1792年7月,作为“祖国在危机之中”的一系列法令之一,佩戴三色徽首次成为官方的强制性要求;拒不佩戴三色徽的人,有可能被处以极刑。⑤在这个非常时期,三色徽不仅是民族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成为一种辨识和区别革命与反革命的方式。“三色徽”成为一个群体统一性的最简单、最明显的表达方式。这种符号具有审美意义,更具政治意味。⑥徽章成了区分政治态度最显而易见的外在标志。
美国学者理查德?里格利(Richard Wrigley)指出,从1789年夏天开始,三色徽就贯穿着这10年的大革命历程。大革命中真正流传最广泛的革命服饰应该是三色徽。三色徽之所以没有像其他革命服饰那样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关键就在于“它一直是作为一个统一民族的信念的象征,而这一理想,虽然被一再怀疑,但仍然是最被珍惜的”⑦。林?亨特说:“政治象征物和仪式不是权力的隐喻,而是获得权力的工具和目的。……第一批象征物一被发明出来,政治与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就立刻变得明显了。三色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⑧
在亨特和里格利看来,三色徽这一象征物的内在含义在整个大革命期间是连贯的、统一的,它就是法国革命理念的化身。三色徽所蕴含的爱国和拥护革命的政治立场就是其内涵的核心。我们确实也看到了对革命持不同意见的人对待三色徽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革命者佩戴它、珍惜它;反革命抵制它、羞辱它。可以说,三色徽是一个文化的表象,佩戴它或拒绝它代表着政治立场的截然对立。
然而,1793年却发生了一场“三色徽之争”。这一事件出人意料地发生在同为革命阵营的女性之间。1793年8-9月,一部分激进的革命女性要求法律强制所有女性必须佩戴三色徽,可是她们的提议却遭到了巴黎市场妇女(Les femmes de la Halle)的强烈反对。后者不仅自己不佩戴三色徽,还将三色徽从那些激进女性身上扯下来,为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惊动了国民公会。最后,国民公会颁布法令,强调女性必须佩戴三色徽,否则会予以严厉惩罚。⑨这就是法国大革命史上著名的“三色徽之争”。
一、关于“三色徽之争”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三色徽之争”这一事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793年6月前后,从那时起,巴黎街头就出现了妇女为三色徽而争吵甚至打斗的情况。冲突双方是激进的革命女性与市场妇女。激进的革命女性总是强迫市场妇女佩戴三色徽,后者对此很不满,于是发起了反击,在路上围攻那些佩戴三色徽的女性。6月13日,一位女性共和革命者俱乐部(la Société républicaine révolutionnaire)的代表投诉,佩戴三色徽经常使她们受到各种羞辱,为了消弭这种分裂,她提议凡是旁听市议会(Conseil général)会议的女性,都应该佩戴三色徽。⑩
上一篇:“一个多民族的非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