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英帝国政治治理评析——差异化治理模式及效应考察

2021-02-07 23:11分类:世界近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英帝国的政治治理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类型殖民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实施政治治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治理模式:即在爱尔兰的由政府引领、商界支持和民众参与的垦殖模式;在东印度的由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的公司模式;在北美的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的移民模式和在非洲由国家(英国政府)全程掌控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的国家模式。英帝国的差异性治理的特点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治理制度不同;四种类型殖民地的治理方式不同;英帝国对属地实行分权制的具体形式不同,同时治理效应也不尽相同。

  关 键 词:英帝国 政治治理 垦殖模式 公司模式 移民模式 国家模式

  作者简介:潘兴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帝国及英联邦研究、欧洲研究、国际发展研究。

  英帝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类型殖民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实施统治,形成差异化的政治治理模式。英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传统在此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也是英帝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原因之一。帝国治理问题是帝国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I. K. 斯蒂尔(I. K. Steele)专门探讨了1689-1784年之间的英帝国治理,范围集中在北美殖民地的任命和选举制度的演变之上,指出殖民地立法会议权力的上升与英国议会的权利上升同时发生,而在合法性方面选举制正在压倒任命制。①苏布拉曼亚姆(Gita Subrahmanyam)着重考察了1890-1960年间英帝国内宗主国与非白人殖民地之间统治的差异,指出英国国内扩大公民权的政策举措迟迟没有在殖民地实行,而英国对殖民地财政支出的增加主要限于加强统治机器及基础设施。②列文(Philippa Levine)强调英帝国统治的不平等性,着重于殖民地内部对精英和代理人阶层的扶持和对普通民众的压迫。③克恩关注英帝国治理中的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关系,以1763年七年战争之后到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增加的英帝国统治为研究对象,认为帝国领土的急剧扩大迫使英国急需解决统治经费的来源问题,导致经贸政策的调整。④著名的英帝国研究权威波特(Bernard Porter)近来更加关注帝国与英国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参与帝国治理及相关事务的英国人只占人口的很小比例的事实,得出了英国社会并不那么“帝国”的结论。⑤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帝国》认为担负英帝国治理和发展重任的不仅有英国政府,还有商人、传教士、移民等等,其结果是通过“将西方的法律、秩序和治理规范推广到全世界”而促进了世界福祉。⑥国内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卓有见地的研究成果。⑦本文拟专门就英帝国的政治治理问题作系统和深入的梳理和辨析。

  

  在殖民扩张之初,英国政府在帝国事务中所施加的国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否认教皇对美洲及其他地区土地的划分和授予,主张英国及其国民拥有在海外殖民拓土的权利。英国坚称教皇并不拥有世界其他地区的土地,因此无权划分和授予。获得土地的唯一合法途径是由文明国家通过创设统治权(imperium)来实现对土地的有效拥有;第二,运用国家的军事和外交力量对海外殖民中的统治权和土地所有权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和保障。⑧17世纪的英荷战争和18世纪的英法战争正是英国提供这种支撑和保障的实践案例。应当说,英国政府在17-18世纪对殖民地的治理还不够专业化,帝国的殖民地大都在北美,当地事务的治理多采用移民自治的方式。而帝国政府的强行干预却激起了殖民地的强烈反抗,导致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帝国独立。于是,帝国的治理在19世纪出现变化,推出了体制化和专业化的政策变革。1801年,陆军部从内政部接管殖民事务的主管权,改称陆军与殖民部。1854年,殖民部单列出来,兼具制定政策的职能,人员编制不断增加。后在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担任殖民大臣期间(1895-1900年),殖民部成为政府中功能齐全、颇有影响力的部门。通过政府、商界和民众的共同参与,英帝国拉开了殖民化的大幕。英国殖民化始于16世纪后半期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开始走上正轨。第一帝国时期所采取的殖民及其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爱尔兰的由政府引领、商界支持和民众参与的垦殖模式;在东印度的由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的公司模式和在北美的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的移民模式。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中“剩女”的成因

下一篇: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