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1920-193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研究

2021-02-07 22:17分类:中国现代史 阅读:

 

内容摘要:这种借款方式对于一般纱厂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切勿随意使用,因为“凡已向银行取得厂基押款的纱厂,不独他的财产契据,必须交给银行收管,就是一切机器和其他财产也必一一点交银行派人管理,非得银行允许,纱厂对其财产不得移动拆卸,而银行所派之管理员长期驻厂.除申新四厂借助荣氏企业集团的关系向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进行过几次借款外,第一纱厂也曾向浙江兴业银行寻求过借贷帮助,但要强调的是浙江兴业银行只是第一纱厂的第二债权人之一,在第一纱厂外债比例中,“浙江兴业银行所占债额甚小”。银行在成为纱厂的实际管理者后,为了不使贷出的资本成为呆账,一般会进一步加大对纱厂的资金注入,安利英洋行则是因为本身已有大量资金投入到第一纱厂,属于为了捞回自己利益的权益之策,在接管之后,就全方位地控制第一纱厂并最大限度地榨取其价值。

关键词:纱厂;申新四厂;借款;负债;银行;企业;福新五厂;债权;安利英洋行;债务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近代西方工业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多以自有资本为主,而民国时期国内民营企业在最初招股创办时,所募集的自有资本往往只能维持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需要,对于依赖生产而运转的流动资金则只能靠借款维系。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的不平衡,是制约民国时期民营棉纺织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民营棉纺织企业在解决借入资本的问题上,采取了内部负债、企业集团内的资金调拨、外部负债等不同对策,并直接导致了各企业的不同走向。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有资本;借贷资本 

  中图分类号:F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4)07-0064-10 

  工业企业要发展,第一要义就是资金的来源和周转问题,民国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如此。关于民国时期棉纺织业发展资金问题的研究成果,典型的有秦鸿锠的《民族资本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作用》(《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李一翔的《论30年代中国银行业对棉纺织业的直接经营》(《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姚会元的《“裕大华”及其经营管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罗萍的《裕大华企业集团发展之路研究1912-1937》(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等。这些成果要么是从宏观上研究民国时期整个棉纺织业的资金问题,要么是把视角聚焦在某一个企业,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探析资金问题,而对民国时期民营棉纺织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以1920-1930年代中国棉纺织业的一个主要基地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为中心,选取最为典型的裕华纱厂、申新四厂、第一纱厂和震寰纱厂进行个案分析,力图展示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企业对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运作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敖文蔚,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岩岩,男,安徽界苜人,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副教授,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作者简介

姓名:敖文蔚 刘岩岩 工作单位: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民国中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及区域差异研究

下一篇:先党后军:中共早期与“枪杆子”关系考论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