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时期的生死人性:他住院却称在三亚玩,她告诉孙女存了三千元
3月31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在这场战疫中,全国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武汉湖北,全国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达4万多人。援助湖北的一线医护,有哪些难忘的医患故事?经历生死和人性的他们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怎么克服压力与情绪?南都采访了驰援湖北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杜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护师李萍、深圳边检总站医院护士黄金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永杰。
以下是4位一线医护的口述。
等待进行插管手术、静坐养神的医护。
1.没来得及告别的父亲
我清楚地记得是2月10日,一位78岁的老爷爷进了病房。
“救我,一定要救我,我好痛苦。”他一直大口喘着气,极度缺氧。我们给他上了面罩吸氧,但他很不配合,我一转身,他就把面罩拿掉了。那天下午我就一直站在他旁边,不停给他戴氧气面罩;他有点烦躁,一直要求给他打针。他认为打针才是最好的治疗,但当时吸氧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让我们快点给他儿子打电话。我们联系他儿子时,发现号码写错了,后来好不容易才联系上,他儿子说等会就来。
晚上八点多我下班,还没走进酒店房间就收到医院的消息,老爷爷走了。
我很惊讶,没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快,下午还能说话,还能上厕所,本以为还能撑一两天的。我在原地愣了好久,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干什么。他一直在等儿子,可是没有等到。
我有时候会想,他儿子可能是真的来不了。但想想还是会心酸。
2.从老家赶来的老父亲
有位病人是30多岁的男士,他的父亲放心不下,专门从老家赶来武汉照料他,后来这位父亲也感染了。这位父亲很自责,对我们说,没帮到忙反而增加了负担。所幸这对父子最后都康复出院了。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真的是不计成本和代价。
3.告诉孩子自己在三亚玩
一对老夫妻在医院,老婆婆照料他的丈夫。老婆婆很注意防护,戴口罩、手部卫生都很到位,没有被感染。
我很好奇他们的孩子在哪。有一天我问他们,他们说,没有告诉孩子自己在武汉,更没说染病,“孩子还以为我俩在三亚玩呢”。
在病房里的子女和父母,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父母付出得多。
我也是妈妈,有时候会想养孩子可能真不是要防老,也不是求孩子报答。父母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能独立思考,有正确的三观,希望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内心柔软一点的人。
4.她连睡着时眉头都皱着
在手术室外焦虑等待的医护人员。
患者都是独自住院。有一位阿姨,最初情况还不错,可以自己上厕所,但后来越来越差,没能熬过去。她是个脾气急躁的人,眉头永远是皱着的,哪怕是睡着了,眉宇间都没舒展过。
我就用手摸一摸她眉头,帮着舒展一下,告诉她心态要放松,教她怎么呼吸,慢慢吸气,再慢慢吐出来,吐得时间长一些,反复地教。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有变化,刚才是88%,现在是94%,我告诉她,“你就这么慢慢练习,能保持在93%以上就很不错,累了可以闭上眼睛睡觉,放松自己”。
但后来阿姨的病情不断加重,根本无法入睡。轻微的挪动都会造成剧烈的咳嗽,生活没法自理,饭也没法吃。
我们给她冲一些安素粉,补充营养。后来才发现她自己的这类东西很多,家人给她准备了蛋白粉、维生素、安素粉等,很齐全。很遗憾的是,她的家人没法亲自来陪伴她,亲自喂她一口。
5.梳洗下她们会精神很多
由于长期戴着面罩,一位阿姨的眼角眼屎很多,有的时候都睁不开眼。我和另一个护士便帮她擦洗一下,后来发现全身都要擦,我们就帮她擦洗了全身,端了盆水帮她泡了泡脚。
对于这些卧床很久的病人,哪怕只是梳洗一下头发,她们都会精神很多,整个人的状态、气色都会发生改变。
6.嘴巴吃不了是挺痛苦的事
下一篇:三个比喻解读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