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星火成炬——记战“疫”中的志愿服务英雄

2021-02-08 03:30分类:中国热点新闻 阅读:

 

  他们忙碌在社区,买菜送药、排查隐患;

  他们奔走在街头,疏导交通、维持秩序;

  他们活跃在网络,传递信息、疏导情绪……

  他们,是我们身边不见经传的普通人,是在这次战“疫”中挺身而出的志愿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大志愿者,正是这场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平凡,亦不凡;无名,亦英雄。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

  他们用“志愿红”温暖江城

  做好人员登记、测量体温、提醒居民减少外出……最近,家住武汉市新村街道铁南社区的志愿者宋爽格外忙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我要在社区阵地上尽一份力量。”

  武汉,是抗疫战场的最前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疫情下的江城,社区志愿者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成为基层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时间拨回到2月中旬。武汉交通管控已逾半月,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社区和村湾拉网式大排查……全市正在按照中央“内防扩散、外防输出”要求,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

  社区封闭、物流不畅,社区防控面临重大难题!

  民生稳,人心稳。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强调加强城市生活物资保障,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支撑。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迅速制定工作方案,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做好居民生活物资配送服务。2月23日,武汉市发布通告,专项招募志愿者,就近就便为所在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代送服务。

  令似风雷,爱如潮涌。

  “我要报名!”在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18岁的社区志愿者徐栋告诉记者,这是他看到招募信息时,心中唯一的念头。“我年轻,身体很好,想为社区防疫做些事,第一时间报了名,家人非常支持。”如今,作为社区志愿者,这个穿着“红马甲”往来奔忙的小伙子,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信赖。

  在百姓急需之时,一个又一个“徐栋”挺身而出,一抹又一抹“志愿红”温暖江城。

  “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招募通知发出仅10小时,报名人数迅速突破1万;短短一周多,在“学习强国”和“文明武汉”平台下报名的当地志愿者超过7万人。

  志愿者不仅要招募好,更要管理好、保护好。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及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安排5000万元专款为参加专项行动的志愿者提供补助,并从防护物资、餐饮通信、专项保险等方面做好后勤保障。武汉市安排7400多万元专款,保障志愿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就这样,一个个平凡人的逆行,一个个普通人的携手,解开一道道百姓生活的难题。

  ——打通必需品供应“最后100米”。

  穿上红马甲、拉起小推车,帮居民们把生活物资一趟一趟往回搬……在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00后”志愿者谢小玉忙起来的时候“脚不沾地”。

  “分发物资时,一句简单的‘加油’给人以温暖,也给自己以力量。”想起和居民们相互鼓劲儿的点滴,谢小玉十分感动。

  为了保障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居民基本生活,志愿者们既当信息员、采购员,又当分拣员、快递员。在缓解居民燃眉之急的同时,他们也把同舟共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传递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打开引擎盖,接线、打火……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3月18日上午,在志愿者张伟和张宇的努力下,武汉市纱帽街道新兰社区一辆私家车排除故障。

  “现在许多企业陆续复工,不少居民要开车上班。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张伟说。

  “如果没有武汉志愿者的付出,我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不少社区干部表示,社区工作头绪繁多,居民生活和心态一旦受影响,关乎防控工作大局。志愿者们和社区网格员、基层干部、下沉干部一道坚守阵地,筑起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武汉市《全市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调查报告》显示,95%的受访者知晓“志愿服务关爱行动”,98%的受访者居家期间能联系到志愿者及时帮忙购买必需品。

  战“疫”尚未结束,醒目的“志愿红”依然跃动在武汉,温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他们奋战在每个战“疫”需要的地方

  学业辅导、名著导读、单词打卡……有这样一群人,通过线上志愿服务关爱着一线医务人员的孩子。

  这群人,有着共同的名字:本禹志愿服务队,迄今已对接服务数百名湖北省内一线抗疫人员子女。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

下一篇:植树造林正当时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