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万人暂停轨迹,从封城到解封,武汉76天经历了什么?
76天前,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武汉“封城”,1100万武汉人民移动轨迹暂停。随后,全国各地医护火速驰援湖北,与病毒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
今天(8日),武汉解封,南都记者在见证了这座英雄城市浴火重生的过程。
4月8日凌晨,武昌站发出武汉解封当天的首列列车,旅客全副武装进站上车。南都特派记者 张志韬 摄
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
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与其第一大支流汉江在湖北地区相汇,分割出三座城镇:武昌、汉口、汉阳。三座城镇隔江鼎立,构成我国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汉。
迄今为止,人类依然无法得知,是谁在武汉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了恶魔——新型冠状病毒。
4个月前的2019年12月8日,武汉市记录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的武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吴瑜,出院两个多月后才想起一个细节:1月初的一次聚餐,一个朋友迟到了,她让这位“得了感冒”的朋友坐在身边。她确信,这是她噩梦的开始,此后不久,她先发病,继而老公被她传染也发病,两人几乎丧命。“都是无声无息地就被感染了,这就是命。我和我老公能一起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那个朋友就没挺过来,我们都经常想起他。”吴瑜的那次聚餐,导致好几个人发病,有几个去世,他们又传染了多少人则无从得知。
由于病毒极强的传染性,1月底,武汉市累计报告的确诊和疑似患者已经超过1万例,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大量感染者因无法住院,频繁往返于医院和社区。
疫情暴发于“春运”这个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时间窗口,而武汉又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此时,一派祥和、喜庆。这个春节,因为新冠疫情的迅速扩散,人们一个个被感染,一个个倒下,电话中、网络平台上到处都是呼救声,武汉的空气中一度弥漫着恐惧和绝望。
在这关键的时空节点,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内外交通封锁,切断病毒传播路径,1100万武汉人民就地转入“战疫”时间。
封城让距离更远心灵更近
新冠肺炎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封城措施将这个距离拉得更开,武汉和全国各地城市的距离仿佛变得更遥远。
武汉是一座充满着爱的城市,即使封闭城门。
在武汉从事专业翻译工作的汤红秋,在1月23日早晨看到手机上武汉“封城”的新闻而坐立不安。当晚,她开车从汉口穿过长江隧道到武昌,平时隧道都是满的,这次一辆车都没有。这个深刻的印象,给她带来不安,也让她联想到日后生活的各种不便。
她想到了这个城市的千万同胞。除夕夜,汤红秋给武汉的5个好朋友相继打电话,说希望一起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6个人的微信群就建立了起来,她们是:汤红秋、郭晓、徐斌、马松、黄素琼和小鱼儿。
6人微信群第二天壮大到60多人,第三天200多人。最先让群里的人感到心焦的是城内防护物资的严重缺乏。汤红秋想到了在一线最危险的医护人员。她和朋友陈蓉募集资金,联系国内一家口罩厂家想给医护捐口罩,等资金筹到之后,工厂却停产了。汤红秋和陈蓉在电话里急得哭起来:“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事实上,她们自己也没有防护物资。一直在助患者去医院,担心感染的汤红秋一度逼老公承诺,一旦她不幸离开,要好好照顾她的父母。
汤红秋全身心融入志愿者大家庭。第四天,她们开始成立了不同的小组,忙得废寝忘食。第五天,他们在行动中结识了很多其他志愿者团队,爱心汇聚形成联盟,大家为团队取名“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
志愿者联盟中的爱心车队从刚开始的私家车到小货车、小卡车、大货车的加入,从开始调度一个车队到后来大规模协调调度多个车队。老师、学生、公务员、教授、白领,企业家、记者和海外人士,以及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律师和普通工人等600人充实着这个联盟。
“后来我们关注抗疫行动中社会救助的盲点,比如帮助病人转发求助信息和联系救助机构,帮助流浪在武汉无家可归的人”,汤红秋说,疫情期间1400多吨各类物资通过她们转运分发,包括20万公斤消毒液和酒精、10万双手套、17280箱牛奶、10000多套防护服、10多万只口罩、14000盒茶叶、几十卡车瓜果蔬菜、大米饼干,几十台呼吸机、1辆救护车,物资价值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