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张生祥 秦君:抗战先锋——“孤岛”时期的《每日译报》

2021-02-07 23:53分类:中国现代史 阅读:

 

内容摘要:从1937年 11月 12日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到1941年 12月 8日日军侵占上海外国租界为止的一时期,上海租界被日军侵占的沦陷区所包围,史称“孤岛”时期。在这种险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决定利用外国报纸在租界的合法地位,创办一种纯翻译性的报纸,向人民群众继续宣传抗战。《译报》被强令停刊在当时的法国租界存在许多外文报刊,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充分利用外国报刊在租界的合法性这一优势,创办了《译报》,将这些外文报刊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报道加以翻译刊载,向当时被孤立且封闭的上海租界人民传递抗战消息,使租界人民在黑暗中看见一丝曙光。

关键词:译报;报纸;抗战;抗日;上海;报刊;创办;中国共产党;日军;宣传

作者简介:

  从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占上海外国租界为止的一时期,上海租界被日军侵占的沦陷区所包围,史称“孤岛”时期。其间原在上海出版的许多报纸都因环境险恶而被迫搬迁、停刊。在这种险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决定利用外国报纸在租界的合法地位,创办一种纯翻译性的报纸,向人民群众继续宣传抗战。于是,1937年12月9日《译报》问世了。

  《译报》被强令停刊

  在当时的法国租界存在许多外文报刊,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充分利用外国报刊在租界的合法性这一优势,创办了《译报》,将这些外文报刊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报道加以翻译刊载,向当时被孤立且封闭的上海租界人民传递抗战消息,使租界人民在黑暗中看见一丝曙光。《译报》编排新颖,每日可卖出上万份。但由于《译报》的文章锋芒毕露,刊登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和报道,引起了租界当局的关注以及日军的不满,很快便遭到强令取缔,《译报》于创办当月20日被迫宣布停刊,前后只出版了12期。

  披上“洋旗”的《每日译报》

  “孤岛”时期,因英美尚未对日本宣战,华文报纸多挂“洋旗”,借靠洋商的招牌自保。中共上海负责人经过多方联系,请正在香港注册大学图书公司的孙特司·裴士和拿门·鲍纳出面担任发行人,使《译报》披上了“洋旗“,并正式更名为《每日译报》(The New Digest),于1938年1月21日正式发行。尽管挂靠英商,但是他们并不干涉《每日译报》的内部事务,这份报纸仍由中共独立领导并主编。

  《每日译报》译载的内容来源广阔、丰富多彩。如创刊号的译稿来自苏联《消息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美国《世界新闻》、法国《科学报》、日本《改造》等十多种外文报刊。从1938年2月20日起,除了刊登外刊译文外,还刊登自己采编的各类新闻,“特讯”、“专电”经常报道有关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及时反映抗战进展和前线战况。同时还刊登中共中央文件和负责人的文章、讲话等。当然,《每日译报》仍坚持以译稿为主,用更快的速度揭露日军暴行。

  《每日译报》还向“孤岛”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曾刊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及其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周恩来的《论抗战的新阶段与侵略者的新政策》以及朱德的《战略和战术》等,宣传了中共大量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以及抗战理论。这些文章为上海人民开辟了一个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窗口,吸引了一批批民众到环境艰苦的边区,投身到敌后抗战的洪流中。《每日译报》对统一战线也进行了大量宣传,“孤岛”人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共两党合作是为了促进民族解放任务的完成。

  当时的这些挂“洋旗”的报纸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并且还远销海外,获得了海外同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的正义人士的帮助。《每日译报》工作者出版的《译报周刊》就远销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也引起国外媒体的大量关注。国外通讯机构也时常把这些报纸上的文章译发回国,使国外正义人士以及民众了解中国抗日动态,《每日译报》发表的周恩来《论抗战的新阶段与侵略者的新政策》就曾被外国通讯社译发回国。

  1939年夏天,日军与租界当局相互勾结,先用钱收买了孙特司·裴士和拿门·鲍纳,后来又以《每日译报》刊载发行有关抗日的报道未经审核为由,强行将其停刊。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试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献田运动

下一篇:1948年,杨宽如何保护了343件重要文物?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本类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