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

2021-02-07 21:04分类:世界近代史 阅读:

 

  内容提要: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申诉说,自己是一名来自西班牙海外领地的“印第安斯人”,自西向东经过美洲来到西班牙后,被一个叫莫拉雷斯的人卖为奴隶,因此请求法庭根据相关法律恢复其自由人身份。而奴隶主莫拉雷斯则声称,迭戈来自葡萄牙人的海外殖民地,是自东向西经过非洲而进入西班牙的,因此没有资格获得自由。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不过,根据其他史料,迭戈从中国来到西班牙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简单。该案反映了近代早期中国人向西欧漂泊的痛苦经历。同时也表明,中国人自从踏上西欧的第一天开始,就表现出正当谋生、勤劳节俭、爱国爱乡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世界各地华侨的共同基因,虽然历经劫难,但却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关 键 词:近代早期/宁波双屿港/印第安斯人/西班牙/华侨史

  标题注释: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08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龚缨晏,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胡刚,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1500年前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率先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从而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并且引发了大规模的、跨洲际的、多方向的、持续的人口流动,由此打破了世界种族及民族的传统分布格局,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景观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个波澜壮阔的人口迁徙洪流,当然也涉及中国,包括不同肤色的人口迁入中国以及中国人流徙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对于最早侨居欧洲的中国人,有人这样写道:“据资料记载,前往欧洲的第一名华侨,是在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代抵达法国的。”①还有人认为,“自17世纪中叶起,随着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在华活动日趋活跃,逐渐有中国传教士、教会学校的学生或得到传教士青睐的中国青少年,经传教士推荐或直接由传教士带领,前往欧洲。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这些人组成了近代最早侨居欧洲的一群中国人”②。其实,这类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早在16世纪,就有中国人通过海上航线来到了欧洲,而且,他们的欧洲之行与那些来华传教士也没有什么关系。例如,葡萄牙史学家巴罗士( de Barros)在1539年左右撰写《亚洲旬年史》(Décadas da ásia)时,就有一名中国奴隶为他翻译中文资料。③西班牙人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 de Escalante)在1577年出版的著作中说,他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之一,就是“那些来到西班牙的中国人”④。另一个西班牙人门多萨(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在其名作《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去年,1585年,中国商人带着他们的珍奇货物从墨西哥直奔西班牙和更远的其他王国。”⑤不过,对于这些中国人在欧洲的详细情况,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十多年前在西班牙发现的关于16世纪中国人的几件司法档案,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这几件司法档案收藏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印第安斯档案馆”(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中,编号为AGI,Justicia 928。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Universidad de Sevilla)的希尔(Juan Gil)教授最先发现了这些档案,并在里斯本出版的《学术研究》(Studia)第58、59期合刊(2001-2002年)上发表了《16世纪的西班牙华人》(“Chinos en  en el siglo XVI”)一文,此文后来被译成英文。⑥2015年,加拿大的范德盛(Nancy E.van Deusen)发表了《16世纪奔波于伊比利亚世界中的印第安斯人》⑦(“Indios on the Move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Iberian World”)一文,继续探讨相关问题。在国内,2011年12月,金国平在宁波召开的“跨越海洋: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学术论坛”上,介绍过这些司法档案。⑧不过,这篇文章过于简略,许多重要的细节没有展开阐述。更为遗憾的是,金国平的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塞维利亚发现的这些司法档案进行更多的研究,并就相关问题作些探讨。本文所引“印第安斯档案馆”收藏的司法档案,皆据希尔的《16世纪的西班牙华人》英译文和范德盛的《16世纪奔波于伊比利亚世界中的印第安斯人》这两篇文章。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17世纪英格兰艺术市场的形成

下一篇:近代早期英格兰国家档案的编辑与散佚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