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1949年中央大学的“应变”与抉择

2021-02-08 00:50分类:中国现代史 阅读:

 

内容摘要:二、“从没有校长到不要校长”:校务维持委员会与“应变”。62)4月 8日,中央大学召开第三次教授大会,对于校务维持委员会全体委员辞职事,决议挽留,并请校务维持委员会订立《校务委员会章则》后再依此章则改选。三、“应变”期间的校园氛围自1949年 1月 31日中央大学教授会决议成立临时校务维持委员会,代理校政,直到4月 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这段时间,学校度过了相对平稳的“应变”期。2月 4日,校务维持委员会重新决议, 1100万元应变费交应变委员会支配,其中400万元交学生应变会,但学生应变会要向全校应变会报账。按1949年 2月初全校性的应变委员会成立后,学生应变委员会、职员应变委员会和工友应变委员会依然存在。

关键词:中央大学;应变;教授;维持委员会;校务维持;南京;周鸿经;学校;校长;学生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内战局急剧变化,国民党军队在江北溃败,江南局势极不确定。在此形势下,南京政府一方面中枢易人,开始与中共接触谋和;另一方面仍积极备战,并有计划地或临时将政府机关和文教机构迁往华南和台湾。中央大学是位于国都南京的一所国立大学。1949年初短短几个月内,由南京政府推动的中央大学“应变”措置引发了学校内部关于迁校与不迁校的斗争。该校大部分师生不迁的抉择,既是校内国共政治角力的结果,也与校务维持委员会的决策有关。这种特殊时期的“教授治校”方式与校内的政治氛围交错互动,造成学校原当局的合法性被消解,随之伴生的是国民党在这所大学原本拥有的政治统合力的丧失。

  关 键 词:中央大学 校务维持委员会 南京解放 南京大学

  作者简介: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获得全面胜利,在淮海和平津两大战场,虽然仍处于对峙状态,但江北国民党军全线溃败似成定局。1949年初,国共彻底攻守易势,江南地区局势顿时变得极不确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南京政府一方面中枢易人,开始与中共接触谋和;另一方面仍积极备战,并有计划地或临时将政府机关和文教机构迁往华南地区和台湾。最近,林桶法对大陆政权易手之际南京政府行政院、外交部、资源委员会、中研院等机构以及重要文物和“外省人”迁台的经过进行了细致的梳理。(1)林著注重“迁”的过程,而事实上,在此历史关头,有更多的机构(特别是学校)和个人在“迁”和“留”之间选择了后者。或者更准确地说,对于很多人来说,去与留原本都是选项,抉择背后的复杂缘由值得审慎体察。

  尽管学界视角各异,但大概都不否认1949年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在历时一甲子之际,以1949为主题的学术著作颇有涌现。(2)本文以1949年政治变局中位于南京的中央大学(3)为例,为1949这一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符号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考察视角,希望深入对大陆政权易手之际高校应对问题的认知,探讨此时国共两党的措置对大学师生群体的去留产生何种影响,并呈现历史转折点上多数普通人的“历史感受”。

  一、迁或留:中央大学的“应变”准备

  1948年十一二月间,华东和华北两大战场鏖战正酣,战事对国民党军渐趋不利。由于解放军可能很快攻占江北全境而致南京不保,从11月起,南京政府行政院便开始部署在京各机关的迁移工作。(4)12月7日,教育部致函中央大学,转达交通部疏散事项,教职员疏散由交通部疏运会统一安排车票,疏散路线为南京—上海—杭州—株洲(换票)—衡阳—广州、柳州。(5)同时,和疏散各机关人员眷属一样,中大教职员可借支薪津两个月。(6)到12月底止,中大实发3个月疏散费,并在上海设立办事处。(7)

  由于时局不稳,人心惶惶,到11月中旬时,中央大学学生多无心上课,课堂人数寥寥,不少人已提前离校,教授们也生活困难,“对于上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8)12月中旬,中央大学提前放假。(9)12月底,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南京会晤中央大学校长周鸿经。周鸿经透露,中大校方已派教授范存忠至台湾,胡焕庸至福州,另二人到广州寻觅新校址,但周深感“迁移计划不易实行”。(10)在12月20日致学生李新民的私函中,周鸿经说因行政院改组,教育部对学校迁移尚无指示,“瞻望前途,殊为茫茫”。12月31日,周鸿经再致函李新民,说在任校长半年之后已“颇思隐退”,他的家眷已转移到上海,校内同仁对于是否迁校,意见“颇为分歧”。(11)可见,中央大学迁校计划从此时已开始着手,但具体部署尚不明朗。1949年1月15日,胡焕庸致函校方,称已在厦门大学初步确定临时校舍,但容量不足,教职员住宅仍未能落实。(12)1月21日,中大校长周鸿经致函教育部,请求教育部致电厦门大学校长,对中大觅址予以协助。(13)台湾方面,范存忠并未找到校舍。(14)同时,周鸿经还与教授郭廷以商讨迁校事宜,准备一部分迁福建,另一部分迁台湾,最后目标为台湾。郭廷以在台湾各地觅房,没能得到台湾省主席陈诚的支持,校内也无甚响应,所以迁台准备工作未能继续进行。(15)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日本侵华时期国内的反战活动

下一篇: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文化的肆意破坏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本类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