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灭南陈大隋名将贺若弼如何瞒天过海渡长江
计灭南陈:大隋名将贺若弼如何瞒天过海渡长江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
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一丝即将国破家亡的危机意识,他自恃长江天险,不采纳众将领请求积极备战的建议,反而在这年底,大张旗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元会之庆什么是元会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春节准备元会之庆原本也没什么大碍,但荒唐的陈后主竟把自己镇守军事重镇的两个儿子召回京城
这两个儿子分别是镇守江洲的南平王陈嶷和镇守南徐州的永嘉王陈彦陈后主不仅让两个儿子回京,而且还命令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部跟随二王返回建康他这样做,是想在刚刚附降的后梁军民面前展示国家的威势陈嶷和陈彦接到召令后,率战船返回建康这样一来,绵长的江面上看不见一只战船面对虎视眈眈的隋军,陈朝原本并不牢固的江防,显得更为薄弱不多久,隋军就抵达了长江北岸,作为战略要地,京口、采石两地形势危急有大臣向陈后主建议,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前往这两个地方驻守,抵挡隋军没想到陈后主竟听信谗言,认为这时候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既影响到元会之庆的排场,也显得国家怯弱,而且凭着长江天险,隋军根本不可能飞渡而过,于是没有及时向京口、采石增援
此时驻扎在京口对面长江北岸的隋军将领是行军总管贺若弼别看贺若弼是员武将,可行军打仗却颇有智识“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贺若弼伐陈之战,被后人视作“瞒天过海”的典型战例贺若弼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后,干了些什么呢?据《资治通鉴》记载,贺若弼从几个方面入手,麻痹长江南岸驻守京口的陈军首先,他将军中的老马卖掉,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买到手后,将这些船只偷偷藏起来,然后又购买了五六十只小破船,停在河岸边陈军窥探得知后,以为隋军没有渡江的船只其次,贺若弼命令沿江驻守的兵士交接班时,一定要聚集到岸边,大举旗帜,营幕遍野开始一两次,江对岸的陈军见了,以为隋军要大举过江,赶紧调集军队加强戒备但几次一来,发现这只是兵士交接班,也就习以为常,疏于防备了除此之外,贺若弼还经常率士卒沿江打猎,人欢马叫,十分热闹渐渐的,不管江对岸有什么大动静,陈军都不在意了
此时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的是谁呢?据《陈书》记载,此人乃陈朝名将萧摩诃萧摩诃原本是侯安都手下大将,因拥立陈后主继位有功,而被封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绥建郡公,后又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女儿也被选为太子妃贺若弼驻师京口对岸,陈后主虽没有加派军队舰船,但将自己的亲家萧摩诃任为南徐州刺史,驻守江防转眼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陈朝的元会之庆如期举行,真是好不热闹据《陈书》记载,这一天是“雾气四塞”,看来不是个好兆头更要命的是,陈后主竟然连萧摩诃也从京口召回京师,让亲家也好好感受一下元会之庆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前期已经做足了功课的贺若弼突举大军,渡江而来,直袭京口《隋书》称,“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也就是说,贺若弼率军打了过来,陈军都没有发觉为什么反应这么迟钝呢?因为他们已经中了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更何况,刺史大人已被召回京师了贺若弼兵袭京口,作为军事重镇,采石也被隋军另一员大将韩擒虎攻占直至此时,见隋军真的大兵压境,陈后主才慌了手脚荒唐的是,他竟然设立重赏,征发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服役,真是病急乱投医
正月初六,京口被攻陷,临危受命的南徐州刺史黄恪遭俘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攻下京口后,有个士卒跑到民间去买酒,贺若弼知道了,将他处以斩刑京口一战俘获的六千多名陈朝士兵,贺若弼全部释放,并发给他们资粮,同时付给隋文帝的敕书,将他们遣返回乡随后,贺若弼派遣一支隋军驻扎曲阿(今丹阳),阻挡三吴地区陈军的北援,自己率隋军主力队伍,兵发建康据《陈书》记载
,贺若弼率军突袭京口时,萧摩诃即向陈后主请命率军迎战,没有得到允许闻知贺若弼率军向建康而来,萧摩诃再次请命,但仍被拒绝直至贺若弼兵临城下,陈后主才派萧摩诃等大将迎敌,其昏聩至此,不败更待何时!钟山一战,萧摩诃兵败被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吟咏的便是陈朝灭亡的故事国家的统一总是大势所趋,陈朝虽然在陈后主的手中亡了国,但隋文帝却统一了中国,建立起盖世之功,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盘点中国古代五大绝后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