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立起“塑像金头”的查理曼
内容提要:结巴诺特克“查理曼竖立了一尊新塑像金头”的神谕指的是加洛林帝国是一个与古代罗马帝国毫无关系的全新帝国,它具有世界性帝国的辉煌,但也不是一个永恒的世俗政权。结巴诺特克将自己对于加洛林帝国神学历史地位的这一认知充分融入到《查理大帝事迹》的撰写中,既充分强调了它的世界性和一度强盛的国势,又对它的暂时性和最终覆灭的宿命抱有深深的忧虑。
关 键 词:结巴诺特克/塑像金头/查理曼/《查理大帝事迹》/神学隐喻
标题注释: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加洛林王朝史学编纂与王室宫廷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5CSS007)、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法兰克时代核心历史文献的汉译与研究”(批准文号:13&ZD1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QX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君杙,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加洛林王朝史学史、西欧中古史、中西史学比较。
在加洛林时代,一共诞生了两部以查理曼为传主的帝王传记,其中一部是由圣高尔修道院的修士结巴诺特克创作的《查理大帝事迹》。结巴诺特克在这部传记的篇头以《旧约圣经·但以理书》中的“大像梦”为背景,创造了一则“查理曼竖立了一尊新塑像金头”的神谕,表明了由查理曼创立的加洛林帝国在历史神学中的地位并预示了它的未来走向,而《查理大帝事迹》的内容则围绕这则神谕启示铺陈展开。本文将对“查理曼竖立了一尊新塑像金头”的神谕所指及与正文的关系展开剖析论述。
一、结巴诺特克的“塑像金头”神学隐喻
查理曼是加洛林王朝史上最伟大的帝王,800年,查理曼在罗马圣彼得教堂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使自476年消失的皇帝称号重新出现在拉丁西方,这一重大事件不仅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在神学意识形态领域引发了争议的波澜,查理曼统御的加洛林帝国究竟是古罗马帝国的延续,还是一个新生的帝国,9世纪的神学家们结合《圣经》、教父著作中的神学知识给出了不同的神学解答。在9世纪80年代,圣高尔修道院的一位修士,称自己“结巴无牙”的诺特克也参与到这种神学阐释中,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探讨这一问题,而是以为皇帝查理曼立传的形式展现自己对于加洛林帝国神学历史地位的认知。结巴诺特克是一位修士,不像同样为查理曼立传的爱因哈德那样是一位俗人修道院院长,所以,他比爱因哈德更具神学思想,也更为看重《圣经》中的神学启示。结巴诺特克在《查理大帝事迹》中首先以一则带有预言性质的神谕开篇:
当同时掌管各国命运和更序的全能的世界主宰把一座华贵的塑像——即罗马人——的半铁半泥的脚砸碎之后,他凭借卓越的查理的双手在法兰克人中间竖立起另外一座毫无逊色的塑像的精金头颅……①
如果想要理解结巴诺特克“塑像金头”神谕的神学含义,必须首先对基督教“四大帝国”的历史神学有所了解,因为结巴诺特克“塑像金头”的神谕是依据“四大帝国”更迭的“大像”隐喻创作出来的,“塑像金头”的竖立是在另一尊塑像的半铁半泥的脚被砸碎之后方才发生的,据《旧约圣经·但以理书》的记载,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梦见了一尊“大像”:
这像甚高,极其光耀,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稗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②
犹太虏民中的一位哲士但以理对尼布甲尼撒二世阐释了此梦,认为此梦预示着人世间将先后出现四大世界性帝国,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新巴比伦王国是“大像”的金头,银胸是第二国、铜腹是第三国、铁腿和半铁半泥的脚是第四国,打碎金、银、铜、铁、泥塑像的石头被但以理解释成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③后世基督教会的神学注疏家们将《旧约圣经·但以理书》中的“大像”梦和“四大兽”梦结合在一起阐释,认为在“四大帝国”之后,耶稣基督将再次降临人间,届时一切世俗政权将被摧毁湮灭,耶稣为王的“上帝之国”将会成为永恒,正如打碎大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圣哲罗姆在注疏《但以理书》的时候,将金头认定为新巴比伦王国、银胸认定为波斯帝国、铜腹认定为亚历山大的希腊王国、铁腿和半铁半泥的脚认定为罗马帝国,“半铁半泥”意味着罗马帝国需要蛮族人的帮助。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