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欢迎访问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古埃及木乃伊何以成为欧洲人的药材

2021-02-07 21:07分类:世界古代史 阅读:

 

  在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食人习俗和服用木乃伊药的风气于文艺复兴时期末期达到了顶峰。这种现在绝对无法接受的做法伴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和人性的启蒙,与欧洲人强烈指责印第安人所谓食人习俗同时存在,着实令人诧异。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一个人死后能够享受再生的根本前提是其尸体得到完好的保存。他们将灵魂描绘成一只长着人头的鸟,相信或者期冀它白昼飞出墓室享受温暖的阳光、清凉的水和清新的空气,夜晚再回到墓室里与其主人团聚。为了实现这个实际上违反自然法则的愿望,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直到不久前,学者们还认为古埃及人是从古王国中晚期开始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的;因为,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古埃及木乃伊来自第四王朝,并且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专门用来盛装内脏的葬瓮也是来自同一个时期。然而最近,考古人员在埃及南部的古代遗址希拉孔波利斯发现了两具女性尸体,断代为公元前3500年。她们的尸体被亚麻布条缠裹,而这些亚麻布曾经在树脂中浸泡过。这一发现说明,古埃及制作木乃伊的习俗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至古王国中期,制作木乃伊的程序基本确立。

  制作木乃伊的第一个步骤是把内脏取出,目的是单独对脏器进行处理并消除胸腔内的水分和微生物。古埃及人对尸体进行处理时主要使用泡碱,它具有高强度脱水作用,能有效吸收尸体中的水分。他们使用的泡碱主要产自尼罗河三角洲的纳特龙干河谷。多数学者曾经认为,木乃伊制作师使用的是干泡碱。近些年来,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相信木乃伊制作师把尸体泡在泡碱液体当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制成木乃伊的尸体的皮肉呈炭黑色,犹如涂上了一层沥青。关于古埃及人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时究竟是否使用了沥青,学界争论了很久。部分学者相信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使用了;多数人则认为,木乃伊表面类似沥青的黑色物质是由古埃及木乃伊制作师在皮肉上涂抹的树脂与皮肉接触后产生长期反应而形成的。根据英国化学考古学家巴克利(Stephen Buckley)2012年的研究结果,古埃及人一直到公元前1000年以后才开始在制作木乃伊过程中使用沥青,原因是它比树脂更容易获得。此时,制作木乃伊已经不再是王室和贵族的专利,其他群体效仿王室和贵族,也将尸体制成木乃伊。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采用相对廉价的沥青替代昂贵的树脂。

  待尸体内残存的水分被泡碱吸收之后,木乃伊制作师往尸体上涂抹用树脂、精油、香料等物质配制的膏油,目的是防止细菌、虫子、湿气侵蚀尸体。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这些物质在性质上与沥青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要在处理过的尸体上缠裹亚麻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这是为了让尸体挺直;另一方面,木乃伊制作师在亚麻布夹层中间放置护身符,而且用布条和其他软物填补干瘪和下陷的身体部位,比如眼窝、鼻子。在象形文字中,这个基本恢复生前模样的尸体被称作“萨赫”,该词的原义是“出身高贵”、“有身份”。如此称呼被处理过的尸体,意思是希望逝者的肉体和灵魂在来世得以结合并享受美好的生活。

  从古埃及保存下来的尸体获得“木乃伊”这个称呼,其中有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西亚许多地方自古就出产自然沥青。据史书记载,今天伊朗的一些山坡、伊拉克的河岸以及死海周边都是这一物质的产地。公元10世纪的波斯医生拉齐斯(Rhazes)首次用“木乃伊”(mumia)一词指代沥青。该词的词根“mum”的意思是“蜂蜡”。显然,拉齐斯强调了沥青与蜂蜡呈现为粘稠状液体的共同特征。到了公元11世纪,另一位波斯医生阿维森纳(Avicenna)将木乃伊专门指用来入药的沥青。这是由于古埃及木乃伊表面的黑色硬壳如同冷却后的沥青,阿拉伯人相信这些尸体涂抹了沥青。到了12世纪,木乃伊这个术语主要是被用来指经过特殊处理的尸体本身,而不是之前那样指制作木乃伊时使用的泡碱、树脂、香料等物质。

  12世纪中叶,中世纪著名的翻译家克雷莫纳的杰拉尔德(Gerard of Cremona)在翻译阿拉伯文献的时候,用“木乃伊”(Mumi?)指从古埃及留存下来的干尸。同时,他又说:“木乃伊是一种类似沥青的物质,它是涂抹在尸体上的树脂与人的液体长期反应以后生成的。”在后来欧洲人的用法中,木乃伊这个词不仅可以用来指沥青,而且也可以表示制作木乃伊时涂抹其上的物质,甚至木乃伊本身。学者们认为,英语中用“木乃伊”(mummy)表示干尸状的人体是公元1610年前后的事。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古代埃及的棺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

下一篇:雅典的崛起与斯巴达的“恐惧”:论“修昔底德陷阱”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中外历史文化网(人文心经)

本类推荐


返回顶部